有人跟我說過,投資像是在玩命運的遊戲,贏了會爽翻,輸了就像被巴頭一棒,跌回原點重來。講真的,這世界的賺錢高手不算少,但活得長久、賺得穩定的反而不多。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的功課——不求賺最多,先求不要賠到全掛。尤其當你資產一到千萬等級,那感覺更像是在打怪,要先有硬實力才能撐得久。
話說回來,千萬資產不是炫耀的數字,而是一種責任。賠掉這筆錢,別說炫耀了,連飯都吃不好。曾經我認識一個朋友,年輕時拼命賺,靠著運氣和短線手感快速衝破百萬大關,結果一次大風吹過來,手中股票全砍成零,最後連家裡頭的存款都被掃光。這故事給我很大震撼,也讓我反覆思考:投資真的是要有耐心和制度,不能光靠運氣和偶爾的好手氣。
我後來學會的第一課就是:保本優先,賺錢靠後。你可能會想,這樣豈不是很保守?不,其實這是穩定獲利的根本。人家說賺錢很難,賠錢卻快得不得了。如果你輸掉的錢,要花多久才能賺回來?三個月?半年?甚至一年?更別說有時候因為心急,一次爆倉後整個人都垮掉,心理壓力大到睡不好、吃不好,結果只會賠更多。
這麼說好了,我自己經歷過兩次大虧錢,那種感覺就是像被雷劈到,之後花了很久才調整心態和策略,回頭看當時真的就是因為沒做好風險控管,才會那樣慘。後來我開始習慣先用「保本」來當基準,這樣每次進場都像是「安全帶」繫好一樣,少了恐慌多了穩定,結果賺錢反而也慢慢變自然。
再來,基本面分析常被很多人誤解。很多新手會以為自己是神預言家,能準準看出股市會怎麼走。但其實基本面不是預測未來,而是幫你建立資訊優勢和更深刻的理解。市場這種東西,誰也掌控不了。你想想,連華爾街的大鱷魚都會跌倒,何況是我們這種小散戶?我自己在看基本面時,重點不是猜未來,而是確保我懂我手上的東西,明白公司賺錢的模式、市場變化的脈絡,這樣才有辦法在大波動中不亂掉。
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,是在研究一家科技公司時,大家都瘋狂買進,股價漲得誇張,我卻從財報細節發現他毛利率開始下滑,內部有些小危機。當時我沒跟風,而是趁高點慢慢減碼,結果後來股價真的崩盤,幸好我沒被套死。那次經驗讓我明白,跟別人比誰能準確預測未來沒什麼用,建立自己的判斷系統才是王道。
時間跟資金的成本也常常被忽略。你賺10%的報酬率看起來很漂亮,可是如果你是花了三個月不動的資金換來的,那這筆錢就像放在銀行定存一樣,機會成本很高。相比之下,我更喜歡那種一個月穩定賺5%的策略,雖然看起來少一點,但換算年化報酬率下來,遠遠超過一堆人吹噓的長期投資報酬。
我自己早期嘗試過各種策略,有時候追求高報酬卻賠錢賠到心態崩潰,後來開始用時間效率去評估交易,慢慢發現穩定賺小錢的快活,才是長久下來資產翻倍的祕密。像我朋友A,他靠著日內短線,時間花得多但報酬率平均也不錯,每個月加減賺個3%到5%,三年下來資產翻倍跑不掉。
而且投資心態很重要,你要從「隨機靈感出擊」轉變成「制度化思維」。以前我喜歡那種捕風捉影的交易方式,看到消息就衝,覺得很刺激,但後來發現這樣容易情緒用盡,心裡像打仗一樣疲累。後來我開始學著把交易當成經營公司,用系統、規則、流程來做決策,不是每次靠感覺。
這部分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比喻,說交易要像經營一間私人投資公司,每天不是追著下一個獵物跑,而是靠一套複製、穩定的系統賺錢。這讓我在心態上放鬆很多,也更有耐心檢視自己的操作流程。
情緒控制比你想像中還重要。很多人賠大錢不是因為方向錯,而是因為情緒搞砸了。比如說,你看對了股票會漲,但因為害怕回檔、貪心想賺更多,結果亂改倉位或提前出場,反而賠錢。自己曾經遇過類似狀況,一次本來趨勢明顯,但我太想多賺一點,結果反而被套牢。這種教訓讓我開始學怎麼穩定自己的心情,做出更理性的決策。
最後,別急著加大倉位。我看到很多人資金一多就開始瘋狂加碼,覺得「資金大就是好漢」,結果很快就被打回原形。其實資金大了,不是靠重壓去博一把,而是要有一套長期能重複賺錢的策略來支撐。這套系統越成熟,越能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維持穩定獲利。
我朋友B就是個典型例子,他資金不大,先把策略磨熟,穩定賺錢後再慢慢放大資金,結果現在穩定月報酬率3%-5%,風險控制得非常好。這樣才能在市場上走得長遠,賺到真正的財富。
說到這邊,投資真的是一場馬拉松,不是百米短跑。用心經營,慢慢累積,才有可能穩穩賺,活得長久又快樂。分享這些是因為我自己走過不少彎路,也希望你們少走冤枉路。
說真的,賺錢很重要,但保本才是根本。只有活著,賺錢才有意義。保持冷靜、建立系統、重視時間成本,你會發現投資變成一件有趣又輕鬆的事。加油,一起慢慢變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