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富王

每週選擇權:小資族也能輕鬆駕馭的投資新天地

每週選擇權:小資族也能輕鬆駕馭的投資新天地

每週選擇權交易提供了更彈性、更快速的投資機會,讓小資族也能在市場波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空間。

嗨,各位朋友們!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個我最近覺得蠻有趣的投資工具 – 每週選擇權。說到選擇權,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它很複雜,好像是專業投資人才會碰的東西。但其實,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觀念和策略,即使是小資族,也能夠利用每週選擇權,讓自己的投資組合更加多元,甚至在市場的波動中尋找獲利的機會。

什麼是每週選擇權?

簡單來說,每週選擇權就是一種在每個星期都會到期的選擇權合約。相較於傳統的月選擇權,它的到期日更短,價格變動也更快,這意味著你可以更快速地反應市場的變化,調整你的投資策略。

為什麼選擇每週選擇權?

  • 彈性高: 每週到期,讓你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策略,不用被長期的合約綁住。
  • 資金需求較低: 選擇權的權利金通常比股票價格低,可以用較少的資金參與市場。
  • 策略多元: 可以搭配不同的選擇權策略,例如買進買權、賣出賣權、跨式組合等等,來應對不同的市場預期。
  • 快速獲利機會: 如果判斷正確,每週選擇權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不錯的獲利。

基本觀念:買權(Call)和賣權(Put)

在進入每週選擇權的世界之前,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個最基本的觀念:買權(Call)和賣權(Put)。

  • 買權(Call): 買權賦予你在到期日前以特定價格(履約價)買入標的資產的權利,但不是義務。如果你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,你可以買進買權,如果價格真的上漲,你就可以以較低的履約價買入,然後以市場價格賣出,賺取差價。
  • 賣權(Put): 賣權賦予你在到期日前以特定價格(履約價)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,但不是義務。如果你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,你可以買進賣權,如果價格真的下跌,你就可以以較高的履約價賣出,然後以市場價格買入,賺取差價。

每週選擇權的交易策略:

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每週選擇權交易策略:

  1. 買進買權(Long Call):

    • 情境: 你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會大幅上漲。

    • 做法: 買進一個履約價略高於目前市場價格的買權。

    • 優點: 獲利潛力無限,最大損失僅限於支付的權利金。

    • 缺點: 如果價格沒有上漲,或漲幅不大,權利金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。

    • 例子: 假設現在台積電股價是600元,你預期下週會漲到620元以上。你可以買進履約價610元的台積電買權。如果股價真的漲到620元,你就可以以610元買入,然後以620元賣出,賺取10元的差價(扣除權利金)。

    • 個人經驗: 記得有一次,我在電子股旺季時,看好某家面板廠的營收表現,就買進了它的買權。結果隔週,該公司公布的財報超乎預期,股價直接跳空漲停,我也因此賺了一筆不錯的。但也不是每次都這麼順利,有時候判斷錯誤,權利金就直接歸零了,所以還是要謹慎評估。

  2. 買進賣權(Long Put):

    • 情境: 你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會大幅下跌。

    • 做法: 買進一個履約價略低於目前市場價格的賣權。

    • 優點: 獲利潛力無限,最大損失僅限於支付的權利金。

    • 缺點: 如果價格沒有下跌,或跌幅不大,權利金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。

    • 例子: 假設現在大盤指數是17000點,你預期下週會因為國際情勢影響而下跌到16800點以下。你可以買進履約價16900點的大盤指數賣權。如果指數真的跌到16800點,你就可以以16900點賣出,然後以16800點買入,賺取100點的差價(扣除權利金)。

    • 個人經驗: 之前有一次,聽到消息說某家科技公司的產品良率出了問題,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營收。我觀察了一陣子,覺得股價應該會下跌,就買進了它的賣權。結果沒多久,該公司就發布了相關的聲明,股價也應聲下跌,我也因此獲利。

  3. 賣出買權(Short Call):

    • 情境: 你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不會上漲,或漲幅有限。

    • 做法: 賣出一個履約價高於目前市場價格的買權。

    • 優點: 可以收取權利金,增加收入。

    • 缺點: 如果價格大幅上漲,可能會有無限的損失。

    • 例子: 假設現在中華電信股價是120元,你預期下週不會漲到125元以上。你可以賣出履約價125元的中華電信買權,收取權利金。如果股價真的沒有漲到125元,你就可以賺取全部的權利金。

    • 個人經驗: 我偶爾會用這個策略來賺取一些穩定的收入。通常我會選擇一些波動比較小的個股,然後賣出一個比較價外的買權。雖然獲利有限,但勝率相對比較高,也比較安心。

  4. 賣出賣權(Short Put):

    • 情境: 你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不會下跌,或跌幅有限。

    • 做法: 賣出一個履約價低於目前市場價格的賣權。

    • 優點: 可以收取權利金,增加收入。

    • 缺點: 如果價格大幅下跌,可能會有無限的損失。

    • 例子: 假設現在鴻海股價是100元,你預期下週不會跌到95元以下。你可以賣出履約價95元的鴻海賣權,收取權利金。如果股價真的沒有跌到95元,你就可以賺取全部的權利金。

    • 個人經驗: 這個策略我比較少用,因為我覺得下跌的風險相對比較難預測。但如果對某支股票非常有信心,而且願意在低價承接,就可以考慮使用這個策略。

  5. 跨式組合(Straddle):

    • 情境: 你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會大幅波動,但不知道是上漲還是下跌。

    • 做法: 同時買進一個買權和一個賣權,兩個選擇權的履約價相同,到期日也相同。

    • 優點: 不管價格上漲或下跌,只要波動夠大,都有機會獲利。

    • 缺點: 需要同時支付兩個選擇權的權利金,成本較高。

    • 例子: 假設現在聯發科股價是800元,你預期下週會有重大消息公布,股價可能會大幅波動。你可以同時買進履約價800元的聯發科買權和賣權。如果股價漲到850元,你就可以從買權獲利;如果股價跌到750元,你就可以從賣權獲利。

    • 個人經驗: 這個策略我通常會在財報公布前或是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使用。因為在這些時候,股價的波動通常會比較大,比較容易達到獲利的目標。

風險管理:停損的重要性

無論使用哪種交易策略,風險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。特別是對於每週選擇權來說,由於到期日短,時間價值流逝快,如果判斷錯誤,損失也會很快擴大。因此,一定要設定停損點,嚴格執行,避免造成過大的損失。

使用每週選擇權要注意的事項

  • 了解標的資產: 在交易選擇權之前,一定要充分了解標的資產的基本面、產業趨勢、以及市場狀況。
  • 謹慎選擇履約價: 履約價的選擇會直接影響你的獲利和風險,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預期來選擇。
  • 注意時間價值流逝: 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,特別是在到期日附近,時間價值的流逝會更快。
  • 控制資金: 選擇權的槓桿效應很高,一定要控制好資金,避免過度交易。
  • 學習不同的交易策略: 不同的市場狀況適合不同的交易策略,要不斷學習和嘗試,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。

選擇權交易平台

台灣有很多券商都有提供選擇權交易平台,像是元大證券、凱基證券、富邦證券等等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習慣,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。

給新手的建議

如果你是選擇權新手,建議你先從模擬交易開始,熟悉交易流程和策略。等到對選擇權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,再用小額資金進行實盤交易。不要急於求成,一步一步來,才能夠在這個市場中穩健地獲利。


每週選擇權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投資工具。只要掌握基本的觀念和策略,並且嚴格執行風險管理,即使是小資族,也能夠在這個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空間。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,祝大家投資順利!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10-01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