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買基金老是賠錢?掌握投資心理學,告別追高殺低,讓錢錢長大!
基金投資看似簡單,但情緒往往是最大的敵人。本文將深入探討投資心理學,教你避開追高殺低的陷阱,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市場波動,讓你的投資之路更穩健。
嗨,大家好!有沒有發現,每次聽到哪支基金很夯、漲很多,忍不住衝進去買,結果沒多久就開始跌,然後就忍不住認賠殺出?或是看到市場一片慘綠,心裡很害怕,趕快把手上的基金賣掉,結果沒幾天就開始反彈?
這種「追高殺低」的戲碼,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,我自己也是過來人啊!其實,這不是因為你運氣不好,而是投資心理學在作祟。我們的大腦天生有一些偏誤,會讓我們在投資決策上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基金投資中常見的心理陷阱,以及如何用正確的心態來克服它們,讓我們的投資之路更順遂。
- 貪婪與恐懼:永遠的敵人
貪婪和恐懼,就像雙胞胎一樣,總是形影不離地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。
貪婪: 當市場一片大好,聽到身邊的人都在賺錢,你可能會覺得「我不能錯過這次機會!」,然後不顧一切地追高買進。但是,通常這種時候,市場已經來到相對高點,隨時都有可能反轉。
恐懼: 當市場下跌,看到新聞都在報導壞消息,你可能會覺得「完了,我的錢要沒了!」,然後恐慌性地賣出。但是,通常這種時候,市場已經來到相對低點,隨時都有可能反彈。
怎麼辦?
- 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: 在投資之前,先好好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少的虧損。不要為了追求高報酬而冒過高的風險。
- 設定目標: 明確你的投資目標,例如:退休金、子女教育基金、買房頭期款等等。有了目標,你才能更理性地看待市場波動,不會被短期的漲跌影響。
- 紀律投資: 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紀律,例如:定期定額投資、分散投資等等。不要因為市場的波動而隨意改變你的投資策略。
我自己以前就是個標準的「追高殺低」的受害者。看到哪支基金漲很多,就覺得好像撿到寶一樣,趕快把錢砸下去,結果每次都套牢。後來,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知識,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設定明確的投資目標,並且堅持定期定額投資。雖然我的投資報酬率可能沒有像那些追高殺低的人那麼高,但是我的心裡更踏實,也更能承受市場的波動。
- 確認偏誤:只相信自己想聽的
確認偏誤指的是我們傾向於尋找和相信那些能夠 подтверждающие 自己觀點的資訊,而忽略那些挑戰自己觀點的資訊。
在基金投資中,確認偏誤可能會讓我們只關注那些支持我們投資決策的資訊,而忽略那些警示風險的資訊。例如,當你已經買了一支基金,你可能會更關注那些報導該基金利多的新聞,而忽略那些報導該基金風險的新聞。
怎麼辦?
- 廣泛閱讀: 不要只看你喜歡看的資訊,要多方閱讀,了解不同的觀點。
- 尋求不同的意見: 和不同的人討論你的投資決策,聽聽他們的看法。
- 保持開放的心態: 不要害怕被挑戰,要隨時準備好修正自己的觀點。
我以前很喜歡聽一些財經名嘴的分析,但是後來我發現,他們常常會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,而誇大某些資訊,或是忽略某些風險。所以,現在我都會廣泛閱讀不同的財經新聞,並且和一些投資朋友討論,讓自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市場狀況。
- 後見之明偏誤:事後諸葛
後見之明偏誤指的是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後,會覺得自己早就知道會這樣。
在基金投資中,後見之明偏誤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厲害,可以預測市場的走勢,然後過度自信地進行投資。例如,當你看到某支基金大漲,你可能會覺得「我早就知道它會漲!」,然後投入更多的資金,結果卻在高點被套牢。
怎麼辦?
- 記錄投資決策: 把你每次投資決策的原因記錄下來,並且在事後檢討。
- 承認錯誤: 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,從錯誤中學習。
- 謙虛謹慎: 不要過度自信,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。
我以前也常常犯後見之明偏誤的錯誤。看到某支基金大漲,就覺得自己很厲害,可以預測市場的走勢。結果,每次都在高點被套牢。後來,我開始記錄自己的投資決策,並且在事後檢討。我發現,其實我根本沒有預測市場的能力,只是運氣好而已。從此之後,我就變得更謙虛謹慎,不再過度自信地進行投資。
- 錨定效應:被數字迷惑
錨定效應指的是我們傾向於以第一個看到的數字作為參考點,然後根據這個參考點來做出判斷。
在基金投資中,錨定效應可能會讓我們被過去的價格所迷惑。例如,當你看到某支基金過去的價格很高,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價格很便宜,然後買進。但是,過去的價格並不代表未來的價格,如果該基金的基本面已經改變,那麼現在的價格可能仍然很高。
怎麼辦?
- 不要只看過去的價格: 要關注基金的基本面,例如:投資組合、管理團隊、費用等等。
- 比較不同的基金: 不要只看一支基金,要比較不同的基金,找出最適合你的。
- 獨立思考: 不要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,要獨立思考,做出自己的判斷。
我以前很喜歡看基金的歷史績效,然後覺得歷史績效好的基金,未來也會表現很好。但是後來我發現,歷史績效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績效。有些基金過去表現很好,但是後來因為管理團隊的變動,或是投資策略的改變,而導致績效下滑。所以,現在我都會更關注基金的基本面,並且比較不同的基金,找出最適合我的。
- 從眾效應:盲目跟隨
從眾效應指的是我們傾向於跟隨大眾的行為,即使我們知道這個行為可能是錯誤的。
在基金投資中,從眾效應可能會讓我們盲目跟隨別人的投資決策。例如,當你看到很多人都在買某支基金,你可能會覺得這支基金一定很好,然後也跟著買進。但是,大眾的行為並不一定代表正確的行為,如果大眾都在追高,那麼你也可能在高點被套牢。
怎麼辦?
- 要有自己的判斷: 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投資決策,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,做出自己的判斷。
- 獨立思考: 不要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,要獨立思考,做出自己的判斷。
-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: 如果你覺得某支基金不好,即使很多人都在買,你也不要買。
我以前很喜歡聽別人的意見,然後跟著他們買基金。結果,每次都在高點被套牢。後來,我開始學習獨立思考,並且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,做出自己的判斷。我發現,即使我的投資決策和別人不一樣,只要我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的,我就不會後悔。
結論:擁抱投資心理學,成為更棒的投資人
投資心理學就像一面鏡子,讓我們看清楚自己在投資決策上的盲點。了解這些心理陷阱,並且學習如何克服它們,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,讓我們的投資之路更穩健。
記住,投資是一場長跑,不要被短期的漲跌影響。保持冷靜、理性,並且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,你一定可以達到你的投資目標!
希望這些經驗分享能給你一些啟發,讓我們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,成為更棒的投資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