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哥
   

自以為很努力症候群

交易路上的盲點和破功時刻
自以為很努力症候群

說真的,有時候在交易這條路上走著走著,腦中就會浮現那句自以為勵志的話:「努力一定會有回報」。不過,走久了才發現——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比較像是安慰劑,而不是事實。更殘酷一點講,回報沒來,不一定是市場不公平,有可能是努力根本不夠力,或是方向根本錯到一個不行。


一開始的我,真的滿天真

一開始接觸交易的時候,常常覺得只要花時間做功課,每天畫線、看指標、寫紀錄、復盤,然後堅持下去,就會慢慢看到成果。畢竟「別人都說這樣做會進步」,那我就照做啊。

還記得那陣子,睡前都還會看個K線,看得眼睛快脫窗,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也是打開手機看盤。週末不出門,只為了看上一週的交易紀錄,還會做成表格、自我評分、自我檢討。

結果呢?帳戶還是紅通通的。


然後開始懷疑人生:不是說好努力會有回報?

當時真的有點錯愕。心裡想說:「奇怪耶,我明明每天都這麼努力,怎麼還是賠錢?」

有一次朋友問我:「你是怎麼做功課的?」

我神氣地說:「我會記錄每一筆交易喔,還會寫下為什麼進場、為什麼出場,然後畫圖分析!」

結果他一句話打醒我:「這樣的人市場一堆耶,你這不叫努力,是基本操作。」

那一瞬間,我才開始反省:我是不是以為自己很努力,其實只是做了基本盤,甚至連方法對不對都還沒搞清楚。


你以為的努力,其實大家都在做

很現實的一點就是,這個市場上,會復盤、會做紀錄、會分析的,不是只有你。甚至,有些人比你做得還要細膩,還要狠,還要有紀律。別人可能早上四點起來看美股開盤,晚上還在爬國際消息,你呢?睡到自然醒,醒來還會猶豫今天要不要交易。

有時候自己覺得做很多,其實不過是剛好踏進門檻而已。

那個時期,我真的花了很多時間觀察自己跟其他交易者的差別。我發現最明顯的就是「自以為是」這個點。別人常常檢討的是系統問題、心理狀況,我則是整天懷疑市場是不是針對我。這種心態根本超級不健康,也沒辦法幫助自己成長。


說穿了,就是還不夠痛

有一陣子,我一連串地連敗,每次進場都像在送錢。那時候不只是帳戶下滑,連信心也跟著崩壞。

終於某一天,一位前輩看我一臉死氣沉沉,語重心長地說:「你只是還不夠痛啦。等你真的痛到受不了的時候,你才會開始用對的方式努力。」

聽起來很毒,但真的是事實。

後來我開始逼自己重新學習,不是只看書、看影片,而是直接請教比我強的交易者、花錢參加講座、買課程學系統、練習風控、學會什麼叫真正的交易紀律。原來以前那種「復盤一下就覺得很努力」的心態,根本只是安慰自己的一種逃避方式。


紀錄和復盤,不是仙丹

講真的,復盤跟紀錄只是工具而已,不是魔法咒語,不是寫一寫就會變強。關鍵在於你到底有沒有用對方式去檢討,有沒有真的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缺點。

以前我也會寫下「今天太衝動了,下次不要亂進場」,結果隔天還是亂進場。寫了跟沒寫一樣,因為根本沒有解決問題,只是把問題列出來就以為有在進步。那不叫進步,那叫做筆記控。

真正的改變是來自你願不願意從根本調整,例如設停損就要執行,不要臨場演出拖拖拉拉的戲碼;有設定交易計畫就要照著做,不要臨時加碼、臨時縮手。


學會面對自己,超難,但必要

最難的不是學技術,是學會面對自己的盲點。像是:

  • 明明根本沒練穩技術就想開大槓桿;
  • 明明心理狀態不穩卻硬要交易;
  • 明明當天盤勢看不懂卻硬進場賭一把。

這些,其實都是自找的。

我也犯過一模一樣的錯,後來才慢慢訓練自己養成紀律,不是靠意志力,是靠環境跟制度。例如:

  • 限制自己一週只能交易幾筆;
  • 設計每次交易前都要回答幾個檢查問題;
  • 若沒按計畫操作,就要寫完整懺悔報告。

這些做久了,會讓自己慢慢內化到潛意識。雖然一開始很麻煩,但只要有心做,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。


不要隨便覺得自己「不錯了」

有一次朋友說:「你現在好像進步很多了耶!」結果我差點被這句話害死。那時候有點得意,就開始放鬆、放飛、覺得「好像可以挑戰更高風險了」,然後帳戶又開始往下掉。

從那時候開始,我再也不敢輕易說自己「還不錯」。因為只要一驕傲,市場馬上給你上課。

這市場真的沒在跟你客氣,不會因為你昨天贏了一筆,就放你今天一馬。


交易不是一種感覺,是一種紀律

過去的自己常常憑感覺操作,覺得「今天感覺會漲」、「這支股票看起來不錯」、「有網紅推薦應該可以試試」……這種心態超容易翻車。

真正穩定下來之後,才懂得把交易當成一份工作來看待。

每天該做的就是流程、計畫、執行、回顧,然後不帶情緒地重複這一切。

有一種說法我很認同:「交易是機率遊戲,不是情緒劇場。」如果總是把自己的感覺放進決策裡,那不如去簽樂透。


身邊的故事,也都差不多

身邊有一個朋友,小資族出身,開始交易時也滿滿幹勁。他超愛記錄,光是筆記本就換了三本,還貼滿便利貼,每週還會做出交易回顧簡報給自己看,超級有儀式感。

但問題來了:他一直不願意停損。每次帳戶虧損的時候,他會用一堆理由安慰自己:「這只是暫時的,我有紀錄、有復盤,會變好的!」

結果是,一直等不到「會變好」那天。

後來他痛定思痛,重新學習風控,才慢慢穩住。他說最關鍵的轉折點,就是「不再自我感覺良好」。這句話聽起來殘酷,但真的救了他。


這個市場沒有「你很特別」

還有個朋友是那種資質超好的,學什麼都快,當初看他進場不到一年就賺錢,大家都超羨慕。連我自己都一度懷疑:「是不是只有天分好的人才能贏?」

但後來他也翻車了,因為一開始賺太快,讓他以為自己真的「特別」,然後開大槓桿、衝進陌生市場,結果帳戶直接腰斬。

這件事讓我深深記住:市場不在乎你以前多會、你學多快,只要一次心態失控,就能把你打回原點。


最終還是要回到「你怎麼看自己」

走了幾年,才真的懂得放下那種「努力一定有回報」的幻想。因為市場根本不在乎你有多努力,它只在乎你有沒有風控、紀律、規劃。

真正讓自己進步的,不是那些表面上的勤奮,而是對自己誠實、願意承認不足、並且持續優化的那份覺悟。


所以說啦,如果你也常常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卻看不到結果,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:這份努力,真的夠深、夠實、夠對方向嗎?

別被自己的「努力感」騙了。畢竟市場不會因為你覺得很累,就發獎金給你。

記得,那些能長久活下來的人,從來不是最聰明或最努力的,而是最願意面對自己問題,並且有能力修正方向的人。

這種人,不一定最耀眼,但最有機會在這場遊戲中留下來。


以為自己很努力?
交易路上的盲點和破功時刻 說真的,有時候在交易這條路上走著走著,腦中就會浮現那句自以為勵志的話:「努力一定會有回報」。不過,走久了才發現——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比較像是安慰劑,而不是事實。更殘酷一點講,回報沒來,不一定是市場不公平,有可能是努力根本不夠力,或是方向根本錯到一個不行。
閱讀文章做交易這件事
有時候真的覺得,做交易這件事,就像在菜市場挑水果。
你以為你是專業的買家,其實你不過就是個愛吃但又怕踩雷的貪吃鬼。對,我說的就是我本人。
剛開始碰交易的時候,我超興奮的,覺得自己終於踏入這個神秘又高大上的圈子,幻想自己未來就是那種一邊環遊世界一邊看K線的自由人,什麼東南亞海島啊,北歐小木屋啊,全都列進夢想清單。結果呢?現實直接打臉。不是我不努力,是我太貪了,什麼都想賺,什麼都不想放。
但後來我慢慢發現,交易這玩意兒,其實就兩個字——取捨。
真的,就這麼簡單,卻又這麼難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關於交易,你搞錯的那些事
一開始踏入交易這個世界的時候,多數人都是滿懷熱血、覺得自己可以靠技術翻轉人生的那種心情。每天盯盤,拼命研究K線,從開盤看到收盤,從亞洲盤跟到美國盤,結果卻往往換來滿滿的挫折感。每天這樣用力,卻還是虧。那時候很常想:「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多?」
結果是,做得太多。
看整篇文章
順勢操作
你有沒有發現,只要一聊到交易,大家第一句幾乎都是:「要順勢操作!」然後馬上接一句:「要抓趨勢!」講得好像趨勢是什麼神祕寶藏一樣,只要找到,就可以瞬間發財。但說真的,有沒有人好好問過一句話:「欸,那趨勢到底是什麼啊?」
我以前也是那種一聽到「趨勢交易」就雞凍的人,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市場的密碼。買本技術分析書,學MACD、RSI、KDJ什麼都背,還每天看K線看到半夜,然後…然後還是賠錢(淚)。那段時間我超困惑,想說:我都已經照書操作了,怎麼還是輸?後來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連「趨勢是什麼」都沒搞清楚,就想靠趨勢賺錢,難怪會被電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盤整不等於無聊,回調不代表機會消失,只要搞懂型態強弱,行情就像追劇一樣精彩
每次看到價格拉回,社團或討論群裡總是出現兩種聲音: 一種是「完了,崩了、崩了!」 另一種是「這根回檔撿起來就對了啦,買爆!」
到底誰說得對?其實都對,也都不完全對。
看整篇文章
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?
你是「出手就打怪」型? 還是「等Boss現身」型?
很多人學交易,最先學的是什麼? K線、MACD、RSI、什麼黃金交叉、死叉,滿腦子都是線。 結果畫一堆線,錢還是賠得比誰都快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策略超神? 我剛學投資的時候,也曾熱血沸騰地衝去抓什麼「起漲點」,彷彿只要眼明手快,就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,然後提早退休去環遊世界。結果呢?不只沒提早退休,還差點連便當錢都賺不回來。
說真的,那種所謂「第一段漲勢」或「第一段下跌」的誘惑力真的超強,因為你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最早發現寶藏的人。但實際上,這種做法根本就是在玩猜底、摸頭的遊戲,講好聽是「前瞻」,講難聽一點就是瞎猜。你得非常敏銳才有可能準確踩到點,而且一失手,代價超高,還不一定補得回來。
看整篇文章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5-28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