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富王

基金新手不踩雷:搞懂這些術語,讓你的錢錢乖乖長大!

基金新手不踩雷:搞懂這些術語,讓你的錢錢乖乖長大!

讓你輕鬆入門基金投資,避開常見陷阱,不再傻傻分不清!

嗨嗨,各位理財新手們!是不是也覺得基金這東西,好像很厲害,可以幫我們把錢錢變多,但又覺得那些專有名詞,看到眼睛都花了呢?別擔心,我也是這樣過來的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新手必學的基金術語,用最白話的方式,讓你一聽就懂,不再怕被業務員唬得一愣一愣的!

先來聊聊,為什麼要學基金術語?

就像學任何東西一樣,要先搞懂它的語言嘛!不然就像聽外星人講話,怎麼知道他們在說什麼?基金術語也是一樣,搞懂這些詞彙,你才能真正了解基金的特性、風險,還有自己的投資目標,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。

想像一下,如果你連「淨值」是什麼都不知道,怎麼判斷這檔基金貴不貴?如果你不懂「費用率」,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收了一堆手續費?搞懂這些術語,才能保護自己的荷包,讓你的錢錢真正為你工作,而不是被別人賺走喔!

好啦,廢話不多說,我們開始吧!

1. 淨值 (Net Asset Value, NAV)

這個絕對是基金最重要的術語之一!簡單來說,淨值就是「基金的價值」。想像一下,基金就像一個大錢包,裡面裝了很多股票、債券等等,淨值就是把這些東西的總價值算出來,扣掉基金的管理費、保管費等等費用後,剩下的價值。

怎麼看淨值?

通常基金公司每天都會公布基金的淨值,你可以在基金公司的網站、銀行、或是理財網站上查到。

淨值有什麼用?

淨值可以讓你知道這檔基金的價值,是判斷基金價格高低的依據。如果淨值一直上漲,就代表這檔基金的績效不錯;如果淨值下跌,就代表這檔基金的績效不好。

我的經驗: 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我只看報酬率,覺得報酬率高就好。後來才發現,淨值也很重要!有時候報酬率高,是因為這檔基金的波動很大,淨值忽高忽低,風險也很高。所以,除了報酬率,也要注意淨值的變化,才能更了解這檔基金的特性。

2. 申購/贖回 (Subscription/Redemption)

申購就是「買入基金」,贖回就是「賣出基金」。這個應該蠻好理解的吧?就像去超市買東西一樣,申購就是把錢拿出來買基金,贖回就是把基金賣掉換回錢。

申購/贖回的注意事項:

  • 申購手續費: 買基金通常要付申購手續費,這筆錢是給基金公司的。不同的基金公司、不同的通路,手續費可能不一樣,記得要比較一下喔!
  • 贖回費用: 有些基金贖回時也要付贖回費用,通常是持有時間越短,贖回費用越高。
  • 申購/贖回時間: 基金的申購/贖回通常不是隨時都可以,有一定的時間限制,要注意基金公司的規定。

我的經驗: 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我常常看到喜歡的基金就衝動買入,完全沒有考慮手續費!後來才發現,手續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所以,現在我都會仔細比較不同通路的申購手續費,盡量選擇手續費比較低的通路,才能省下一些錢。

3. 費用率 (Expense Ratio)

費用率是指「基金每年要收取的總費用,佔基金淨值的百分比」。這筆費用包含了基金的管理費、保管費、會計費等等。

費用率的重要性:

費用率越高,代表你每年要付給基金公司的費用越高。長期下來,費用率的差異會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。

怎麼看費用率?

費用率通常會在基金的公開說明書、或是基金公司的網站上找到。

我的經驗: 我之前投資過一檔費用率很高的基金,雖然短期的績效不錯,但長期下來,被費用吃掉了很多獲利!後來我學乖了,都會選擇費用率比較低的基金,長期下來,累積的報酬率真的差很多!

4. 配息 (Distribution)

配息是指「基金公司將基金的收益,分配給投資人」。有些基金會定期配息,像是每個月、每季、或是每年。

配息的注意事項:

  • 配息不代表基金賺錢: 配息只是把基金的一部分資產分配給你,不代表基金的價值一定會上漲。
  • 配息可能會影響淨值: 配息後,基金的淨值會減少。
  • 配息要課稅: 配息的金額要課稅,要記得申報喔!

我的經驗: 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我很喜歡配息的基金,覺得每個月都有錢進帳,很開心。後來才發現,配息不一定是好事!有時候基金的績效不好,為了配息,反而會把基金的資產掏空。所以,現在我比較注重基金的整體績效,而不是只看配息。

5. 風險等級 (Risk Level)

基金的風險等級是指「基金的風險程度」。不同的基金,投資的標的不同,風險也不同。

風險等級的分類:

通常基金公司會把基金的風險等級分為幾個等級,像是保守型、穩健型、積極型等等。

  • 保守型: 主要投資於低風險的標的,像是政府公債、貨幣市場工具等等。
  • 穩健型: 主要投資於風險適中的標的,像是公司債、股票等等。
  • 積極型: 主要投資於高風險的標的,像是新興市場股票、小型股等等。

怎麼選擇風險等級?

選擇風險等級要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。如果你是保守型的人,就不要投資積極型的基金;如果你是積極型的人,就可以考慮投資一些風險比較高的基金。

我的經驗: 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我什麼都不懂,就聽業務員的話,買了一檔積極型的基金。結果,遇到股市下跌,我的基金也跟著大跌,讓我嚇死了!後來我學乖了,都會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,才不會晚上睡不著覺。

6. 投資標的 (Investment Target)

投資標的是指「基金投資的項目」。不同的基金,投資的標的不同,像是股票、債券、貨幣市場工具等等。

常見的投資標的:

  • 股票型基金: 主要投資於股票。
  • 債券型基金: 主要投資於債券。
  • 平衡型基金: 同時投資於股票和債券。
  • 貨幣市場基金: 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,像是定存、短期票券等等。

怎麼選擇投資標的?

選擇投資標的要考量自己的投資目標。如果你想要追求高報酬,可以考慮投資股票型基金;如果你想要穩定的收益,可以考慮投資債券型基金。

我的經驗: 我之前投資過一檔科技股基金,因為當時科技股很熱門,所以我就跟著買了。結果,科技股泡沫化,我的基金也跟著大跌!後來我學乖了,投資要分散風險,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

7. 經理費/管理費 (Management Fee)

經理費/管理費是指「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所收取的費用」。這是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。

經理費/管理費的重要性:

經理費/管理費越高,代表你每年要付給基金公司的費用越高。長期下來,經理費/管理費的差異會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。

怎麼看經理費/管理費?

經理費/管理費通常會在基金的公開說明書、或是基金公司的網站上找到。

我的經驗: 我之前投資過一檔經理費很高的基金,雖然基金經理人很厲害,但扣掉經理費之後,我的報酬率並沒有特別高。後來我學乖了,都會選擇經理費比較合理的基金,才能省下一些錢。

8. 指數型基金 (Index Fund) vs. 主動型基金 (Active Fund)

  • 指數型基金: 追蹤某個指數,像是台灣加權指數、美國 S&P 500 指數等等。指數型基金的目標是複製指數的表現,所以經理人不會主動選股。
  • 主動型基金: 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,目標是打敗指數。

指數型基金 vs. 主動型基金的比較:

特性指數型基金主動型基金
費用較低較高
績效追蹤指數表現可能打敗指數,也可能輸給指數
管理方式被動管理主動管理

怎麼選擇?

選擇指數型基金還是主動型基金,要看你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。如果你想要穩定的報酬,可以考慮投資指數型基金;如果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報酬,可以考慮投資主動型基金,但要注意風險也比較高。

我的經驗: 我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很喜歡主動型基金,覺得基金經理人很厲害,一定可以幫我賺大錢。結果,我發現很多主動型基金的績效,其實並沒有比指數型基金好,而且費用還比較高!後來我學乖了,開始投資一些指數型基金,長期下來,報酬率也蠻不錯的。

9. 定期定額 (Dollar-Cost Averaging)

定期定額是指「每隔一段時間,固定投入一定金額到基金」。這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投資方式。

定期定額的優點:

  • 分散風險: 可以平均買入成本,降低單筆買入的風險。
  • 省時省力: 不用每天盯盤,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。
  • 強迫儲蓄: 可以養成儲蓄的習慣。

定期定額的注意事項:

  • 選擇適合的基金: 要選擇長期趨勢向上的基金,才會有好的效果。
  • 長期投資: 定期定額是一種長期投資方式,不要想著短期獲利。

我的經驗: 我剛開始投資基金的時候,也很想一次把所有的錢都投入,但又怕買在高點。後來我開始嘗試定期定額,每個月固定投入一些錢到基金,結果發現,長期下來,報酬率還蠻不錯的!而且,定期定額也讓我養成儲蓄的習慣,真是一舉兩得!

10. 停利停損 (Take Profit and Stop Loss)

停利是指「當基金的獲利達到設定的目標時,賣出基金」。停損是指「當基金的虧損達到設定的目標時,賣出基金」。

停利停損的重要性:

停利停損可以幫助你控制風險,避免獲利回吐,或是虧損擴大。

怎麼設定停利停損?

設定停利停損要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。

我的經驗: 我之前投資基金的時候,沒有設定停利停損,結果,基金的獲利回吐了很多!後來我學乖了,都會設定停利停損,才能鎖住獲利,控制風險。

一些真心話想跟大家分享:

投資理財是一輩子的功課,沒有人一開始就什麼都懂。我也是從什麼都不懂,慢慢學習、慢慢累積經驗。最重要的是,不要怕犯錯,從錯誤中學習,才能不斷成長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!投資理財最重要的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不要盲目跟風,也不要聽信別人的話。多做功課,多了解自己,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喔!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8-20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