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ETF配息課稅眉角多?搞懂這些讓你安心領紅包!
ETF新手村的村民們,大家好呀!想必大家踏入ETF的世界,不只是想讓錢錢長大,更期待能收到ETF配發的紅包吧!不過,領紅包之前,可別忘了搞懂背後的稅務規定,畢竟,繳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嘛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ETF配息的稅務問題,用最輕鬆的方式,帶大家一起認識這些眉眉角角。
ETF配息來源大解密:你的紅包從哪來?
首先,我們要先了解ETF配息的來源,這會直接影響到你的課稅方式喔!ETF的配息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股利所得: ETF投資的成分股所發放的股利,經過ETF分配給你,這部分就屬於股利所得。
- 利息所得: ETF投資的債券所產生的利息,經過ETF分配給你,這部分就屬於利息所得。
- 財產交易所得: ETF在調整投資組合時,買賣股票或債券所產生的資本利得,經過ETF分配給你,這部分就屬於財產交易所得。
- 其他所得: 像是租金收入等等,比較少見,但還是有可能發生。
股利所得怎麼算?兩種計稅方式任你選!
股利所得是ETF配息中最常見的一種,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。目前股利所得有兩種計稅方式,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申報:
合併計稅: 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一起計算,可以選擇「可抵減稅額」或「8.5%抵減率」。
- 可抵減稅額: 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計算應納稅額後,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抵股利所得的8.5%,每戶最高扣抵金額為8萬元。
- 8.5%抵減率: 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計算應納稅額後,股利所得可以乘以8.5%的抵減率,直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。
- 用法解釋: 哪種方式比較划算呢?簡單來說,如果你的綜合所得稅率較高,選擇「8.5%抵減率」通常比較有利;如果你的綜合所得稅率較低,選擇「可抵減稅額」可能比較划算。
- 個人心得: 我自己是習慣用試算軟體跑一遍,比較兩種方式的結果,再決定要選哪一種。畢竟,錢錢能省則省嘛!
分離課稅: 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,按28%的稅率課徵。
- 用法解釋: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股利所得較高的人,因為可以避免股利所得拉高綜合所得總額,導致適用更高的稅率。
- 個人心得: 之前有朋友的股利所得很高,選擇分離課稅後,省了不少稅金呢!
利息所得、財產交易所得、其他所得怎麼算?
除了股利所得之外,ETF配息也可能包含利息所得、財產交易所得或其他所得。這些所得的課稅方式如下:
- 利息所得: 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計算,但每戶有27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。
- 用法解釋: 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利息所得加上其他儲蓄投資的利息所得,總額不超過27萬元,就可以全額扣除,不需要繳稅。
- 財產交易所得: 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計算。
- 用法解釋: 如果你的ETF配息包含財產交易所得,記得要保留相關的交易紀錄,以便計算所得。
- 其他所得: 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計算。
補充保費別忘了!
除了所得稅之外,ETF配息還可能會被收取補充保費喔!
- 補充保費: 當你的單次配息超過2萬元時,就會被收取2.11%的補充保費。
- 用法解釋: 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ETF單次配息是2萬5千元,就要繳交25000 * 2.11% = 527.5元的補充保費。
- 個人心得: 之前有次領到比較多的配息,結果被扣了補充保費,當下有點心痛,但想想也是為了社會福利,就釋懷了!
海外ETF配息怎麼算?
如果投資的是海外ETF,配息的稅務規定又會有些不同。
- 海外所得: 海外ETF的配息屬於海外所得,如果全年海外所得總額超過100萬元,就必須申報海外所得。
- 用法解釋: 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,就必須併入基本所得額計算,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元,才需要繳納基本稅額。
- 個人心得: 我自己投資海外ETF的金額不高,所以還沒有達到需要申報海外所得的門檻。
如何查詢ETF配息的所得類別?
想要知道ETF配息的所得類別,可以參考以下方式:
- 集保e手掌握App: 在集保e手掌握App中,可以查詢到ETF配息的所得類別。
- 券商網站: 許多券商網站也會提供ETF配息的所得類別資訊。
- 股利發放通知書: 在收到股利發放通知書時,上面也會註明所得類別。
ETF稅務申報注意事項:
在申報ETF稅務時,要注意以下事項:
- 保留相關文件: 保留ETF的交易紀錄、配息通知書等文件,以便計算所得。
- 選擇有利的計稅方式: 股利所得有兩種計稅方式,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申報。
- 注意申報期限: 記得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稅務申報。
輕鬆面對ETF稅務,開心享受投資成果!
ETF的稅務問題雖然有點複雜,但只要搞懂這些基本觀念,就可以輕鬆面對,安心享受投資的成果啦!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,祝大家都能在ETF的世界裡,賺到滿滿的紅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