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富王

選擇權慘賠血淚史:這些坑,99%的韭菜都踩過!

選擇權慘賠血淚史:這些坑,99%的韭菜都踩過!

讓你在股海不再孤單,避開選擇權交易地雷,從此躺著賺!

蛤?選擇權?聽起來就很難…

欸,說到選擇權,是不是覺得頭都大了?一堆希臘字母、術語,看起來就像外星語一樣。老實說,我剛開始玩選擇權的時候,也是霧煞煞,差點把老本都賠光光!

但其實呢,選擇權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啦!它就像是一種「權利」,給你一個在未來以特定價格買或賣股票的權利,但你有權利可以不要用喔!是不是瞬間覺得親切一點了?

舉個例子,你覺得台積電下個月會漲,你可以買「買權」(Call),也就是賭它會漲。如果真的漲了,恭喜你,賺翻啦!但如果跌了,最多就是把買權的權利金賠掉而已,是不是比直接買股票風險小一點?

反之,如果你覺得台積電下個月會跌,你可以買「賣權」(Put),也就是賭它會跌。如果真的跌了,你也賺翻啦!但如果漲了,一樣是把權利金賠掉而已。

所以說,選擇權就像一把雙面刃,用得好,可以放大你的獲利,但用不好,也會讓你賠到脫褲子!

韭菜第一課:別當明牌受害者!

相信我,菜味越重的韭菜,越容易被「明牌」迷惑。什麼「老師帶你飛」、「保證獲利」,聽到這些話,請立刻左轉離開,謝謝!

我曾經就傻傻地相信明牌,結果咧?買了一堆看不懂的選擇權,最後直接歸零,欲哭無淚啊!

所以說,做選擇權,最重要的就是「獨立思考」!不要相信任何人,包括我!你要自己研究基本面、技術面,了解市場趨勢,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記住一句話:別人報的明牌,都是為了他自己!

菜鳥最常犯的錯:只想著一夜致富!

選擇權最大的魅力,就是它的「槓桿」效應。只要一點點權利金,就可以控制一大筆股票的價值。這也讓很多人以為,可以靠選擇權一夜致富。

但,槓桿是一把雙面刃啊!放大獲利的同時,也放大了風險。如果你沒有做好風險控管,很可能一次就畢業,直接離開股市。

我的建議是,剛開始玩選擇權,絕對要「小額試單」!不要想著一步登天,先熟悉選擇權的交易規則和風險,慢慢累積經驗。

切記:細水長流,才能在股海裡活得長長久久!

時間是你的敵人:別跟時間賽跑!

選擇權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,就是「時間價值」。隨著到期日的逼近,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會不斷流失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買的選擇權沒有漲或跌到你預期的價位,就算方向對了,時間價值的流失也會讓你賠錢。

所以說,做選擇權,一定要對時間有概念!不要買太遠期的選擇權,因為時間價值流失的速度太慢,很難賺錢。也不要買太近期的選擇權,因為時間價值流失的速度太快,風險太高。

我的經驗是,選擇到期日大約一個月左右的選擇權,風險和獲利比較平衡。

貪婪是原罪:別捨不得停損!

投資市場裡,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人性。當你賺錢的時候,你會變得貪婪,想要賺更多。當你賠錢的時候,你會變得恐懼,害怕賠更多。

選擇權交易更是如此!因為槓桿效應的關係,情緒會被放大。當你看到帳面上的獲利不斷增加時,你會捨不得賣出,想著要賺更多。當你看到帳面上的虧損不斷擴大時,你會捨不得停損,想著可能會反彈。

結果咧?貪婪讓你錯失了賣出的機會,恐懼讓你錯過了停損的時機。

我的建議是,在進場之前,就要設定好停損點和停利點!嚴格執行,不要被情緒左右。

記住: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!

別忽略隱含波動率 (IV):它會咬你一口!

隱含波動率 (IV) 是選擇權定價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簡單來說,IV越高,代表市場預期股價波動越大,選擇權的價格也會越高。

很多新手在買選擇權的時候,只關注股價的漲跌,卻忽略了IV的變化。結果咧?股價漲了,但IV卻跌了,導致選擇權的價格沒有漲多少,甚至還賠錢!

所以說,在買選擇權之前,一定要先觀察IV的走勢!

如果IV很高,代表市場情緒恐慌,選擇權的價格已經被高估,不適合買進。如果IV很低,代表市場情緒平穩,選擇權的價格可能被低估,可以考慮買進。

觀察 IV 的好去處:

  • 券商看盤軟體: 大部分券商的看盤軟體都有提供 IV 的資訊,可以觀察歷史走勢和目前水位。
  • 期交所網站: 期交所網站也有提供選擇權的相關資訊,包括 IV 的數據。
  • 財經網站: 很多財經網站也會提供選擇權的分析文章,可以參考一下。

進階一點的用法:

  • IV Rank: 比較過去一年 IV 的相對高低位置,可以更清楚知道目前 IV 是偏高還是偏低。
  • IV Smile: 觀察不同履約價選擇權的 IV,可以了解市場對不同價位的看法。

履約價的選擇:價內、價外、還是價平?

選擇權的履約價,就像是你未來可以用多少錢買或賣股票的價格。不同的履約價,有不同的風險和報酬。

  • 價內選擇權 (In-The-Money): 履約價比目前股價更具優勢的選擇權。例如,目前台積電股價 600 元,買一個履約價 550 元的買權,就是價內。價內選擇權價格較貴,但Delta值較高,股價變動對選擇權價格影響較大,風險較低,但獲利也相對較少。
  • 價外選擇權 (Out-Of-The-Money): 履約價比目前股價更不利的選擇權。例如,目前台積電股價 600 元,買一個履約價 650 元的買權,就是價外。價外選擇權價格較便宜,但Delta值較低,股價變動對選擇權價格影響較小,風險較高,但獲利也相對較高。
  • 價平選擇權 (At-The-Money): 履約價與目前股價接近的選擇權。例如,目前台積電股價 600 元,買一個履約價 600 元的買權,就是價平。價平選擇權的Delta值約為0.5,股價變動對選擇權價格影響適中。

那麼,該如何選擇履約價呢?

  • 保守型投資人: 建議選擇價內選擇權,風險較低,但獲利也較少。
  • 積極型投資人: 建議選擇價外選擇權,風險較高,但獲利也較高。
  • 想試試水溫的人: 建議選擇價平選擇權,風險和獲利都適中。

我的經驗是,剛開始玩選擇權,可以先從價平選擇權開始,慢慢熟悉市場。

避險策略:幫你擋子彈!

選擇權除了可以投機之外,還可以拿來避險!舉個例子,你手上有 10 張台積電的股票,但你擔心未來股價會下跌,你可以買進台積電的賣權 (Put)。

如果股價真的下跌了,你可以透過賣權的獲利來彌補股票的損失。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你的投資風險。

避險策略有很多種,常見的包括:

  • 保護性賣權 (Protective Put): 買進賣權來保護股票的下跌風險。
  • 掩護性買權 (Covered Call): 賣出買權來增加股票的收益。
  • 領口策略 (Collar): 同時買進賣權和賣出買權來鎖定股票的獲利範圍。

我的經驗是,避險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,但也會犧牲一些獲利。

別忘了手續費和交易稅:積少成多也很可怕!

選擇權交易的手續費和交易稅,雖然單筆看起來不多,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。尤其是頻繁交易的人,更要注意這些成本。

手續費: 每家券商的手續費都不一樣,可以多比較幾家。
交易稅: 選擇權交易稅是千分之一。

省錢小撇步:

  • 選擇手續費較低的券商。
  • 減少交易頻率,避免過度交易。

最後的提醒:選擇權不是賭博!

選擇權是一種工具,用得好,可以幫你賺錢,用不好,會讓你賠錢。它不是賭博,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知識、經驗和策略。

所以說,在玩選擇權之前,一定要做好功課,了解風險,擬定策略。

希望我的經驗分享,可以幫助你在選擇權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。祝你投資順利,賺大錢!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8-20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