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哥
   

你是「出手就打怪」型?

還是「等Boss現身」型?
你是「出手就打怪」型?

很多人學交易,最先學的是什麼?
K線、MACD、RSI、什麼黃金交叉、死叉,滿腦子都是線。
結果畫一堆線,錢還是賠得比誰都快。

老實講,我以前也一樣。每天盯盤像個工讀生,一天做十幾筆單,虧錢虧得不敢看帳戶餘額。
直到後來,我遇到一個前輩問我一句話——
「你到底是喜歡出手?還是喜歡贏?」

我愣住。
當下我才發現,我一直以來的操作模式,只是為了「感覺有在做事」,但其實一點邏輯都沒有。


市場上的兩種人:動手派 vs. 忍住派

後來我慢慢發現,其實大部分交易者都可以歸類成兩種風格:

一、出手型玩家(我以前就是)

這類型的人最愛就是「有訊號就進」,常常講什麼「照SOP操作」、「反正我有紀律」、「系統有勝率」,然後頻繁交易,日內刷單像呼吸一樣自然。

說真的,這類型的人如果心臟夠大、風控有做,不一定賠。但關鍵是……大多數人都沒那麼冷靜,尤其當你連續輸個五筆,心態一定炸。

我有段時間就陷在這種模式。
每天醒來先開盤看五分K,什麼訊號都不放過。
結果是?
盤整盤被洗、趨勢盤被反指標打臉。
唯一賺的,是券商的手續費。

二、週期型玩家(我後來轉型的方向)

這類人比較像是獵人,平常很安靜,但一出手就要收一整隻牛。
他們不急著每一天進場,只在他們熟悉的「那種行情」出現時才會動作。

這讓我想到一件事,有次我跟一個資深交易者聊天,他說:

「市場就像月亮,有圓有缺。你硬要在月蝕那天賞月,那只能怪你眼瞎。」

他的意思就是,行情有時就是不適合操作,你硬要進,那不叫執行紀律,那叫自虐。


一致性?到底是救命繩還是坑?

每次看到網路上說什麼「一致性很重要」,我都忍不住想翻白眼。
不是說錯啦,但很多人根本誤會了「一致性」的意思。

我以前也是傻傻地以為:「喔!那我就每天照一樣的方式操作,不管行情是盤整還是趨勢,反正紀律最重要嘛!」

結果……
賠得比不設停損的還慘。
因為根本沒有區分行情類型,也沒有去思考「這種盤根本不適合出手啊!」

真正厲害的交易者,他們的一致性其實是這樣的:
「一致地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,錯的時間就乖乖閉嘴不動手。」

這點超級重要。
你以為人家技術分析不看了?錯。人家只是更重視「時間」。

時間是什麼?是市場的脈搏。
懂週期的人,不是看技術線型,是在聽市場的節奏。


我學會的關鍵轉捩點

有一年,我連續三個月都賠錢。
不是小虧,是那種你看到帳戶會想哭的那種。
我開始懷疑人生,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做交易。

後來我停下來,好好整理自己的交易紀錄,我發現一個驚人真相:
我80%的虧損,都發生在根本沒有明確行情的時候。

也就是說,只要我不出手,那些錢根本不會賠。

這個發現,真的讓我崩潰,也讓我醒來。
我開始調整操作方式,從「有訊號就進」的無腦型,轉向「等週期來才進」的策略型。

改變之後,不但績效改善,我的心情也穩定很多。
不會每天像賭徒一樣追進追出,而是像觀察者一樣看著市場慢慢成熟。


到底誰才算專業?

很多人問我:「怎麼樣才算專業交易者?」

我的定義很簡單:

賠錢時不會硬拗,願意承認錯誤,懂得保命。

你看那些總在網路上炫耀對帳單的人,他們只會貼賺的,不會貼虧的。
真正厲害的交易者,他們私底下都有一套完整的風控計畫,知道什麼時候該忍、該退場、該觀望。

而且他們也不急。
因為他們知道,市場不會只給你一次機會,會回來的,從來不是前任,是行情。


所以你是什麼派?

你是那種一看到K棒跳動就癢癢的「執行派」?
還是那種寧願錯過也不貿然進場的「週期派」?

我曾經是前者,後來痛到醒才慢慢變後者。
這中間經歷多少自我懷疑、帳戶爆炸、心態崩潰,只有自己知道。

但我要說的是——
沒有人天生就是週期高手,每個懂得忍的人,都曾經是出手王。

只要你願意回頭看看自己的操作邏輯,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市場的週期與節奏,你也可以從一個亂槍打鳥的交易者,變成一個穩定出擊的獵人。


最後,我的小小碎唸

這幾年我最大的轉變是:
從「非進不可」的焦慮感,變成「可以不進」的從容感。

現在的我,不會因為錯過某根飆漲的K棒而懊悔,
因為我知道,我要的是整段行情,不是一時刺激。

還記得那位前輩說的話嗎?

「你是喜歡出手,還是喜歡贏?」

當初聽到我覺得好像在打我臉,但現在我終於懂了。
交易,不是比誰動作快,而是比誰活得久。

還沒搞懂週期的時候,每次操作都是賭博;
等你搞懂了週期,操作才變成職業。


如果你還卡在每天找進場點、拼勝率、拚策略優化,
不妨先放下手上的技術分析書,靜靜地問自己一句:

現在的行情,真的適合出手嗎?

如果答案是否,那就放過自己吧。
賺錢,從學會等待開始。


以為自己很努力?
交易路上的盲點和破功時刻 說真的,有時候在交易這條路上走著走著,腦中就會浮現那句自以為勵志的話:「努力一定會有回報」。不過,走久了才發現——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比較像是安慰劑,而不是事實。更殘酷一點講,回報沒來,不一定是市場不公平,有可能是努力根本不夠力,或是方向根本錯到一個不行。
閱讀文章做交易這件事
有時候真的覺得,做交易這件事,就像在菜市場挑水果。
你以為你是專業的買家,其實你不過就是個愛吃但又怕踩雷的貪吃鬼。對,我說的就是我本人。
剛開始碰交易的時候,我超興奮的,覺得自己終於踏入這個神秘又高大上的圈子,幻想自己未來就是那種一邊環遊世界一邊看K線的自由人,什麼東南亞海島啊,北歐小木屋啊,全都列進夢想清單。結果呢?現實直接打臉。不是我不努力,是我太貪了,什麼都想賺,什麼都不想放。
但後來我慢慢發現,交易這玩意兒,其實就兩個字——取捨。
真的,就這麼簡單,卻又這麼難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關於交易,你搞錯的那些事
一開始踏入交易這個世界的時候,多數人都是滿懷熱血、覺得自己可以靠技術翻轉人生的那種心情。每天盯盤,拼命研究K線,從開盤看到收盤,從亞洲盤跟到美國盤,結果卻往往換來滿滿的挫折感。每天這樣用力,卻還是虧。那時候很常想:「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多?」
結果是,做得太多。
看整篇文章
順勢操作
你有沒有發現,只要一聊到交易,大家第一句幾乎都是:「要順勢操作!」然後馬上接一句:「要抓趨勢!」講得好像趨勢是什麼神祕寶藏一樣,只要找到,就可以瞬間發財。但說真的,有沒有人好好問過一句話:「欸,那趨勢到底是什麼啊?」
我以前也是那種一聽到「趨勢交易」就雞凍的人,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市場的密碼。買本技術分析書,學MACD、RSI、KDJ什麼都背,還每天看K線看到半夜,然後…然後還是賠錢(淚)。那段時間我超困惑,想說:我都已經照書操作了,怎麼還是輸?後來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連「趨勢是什麼」都沒搞清楚,就想靠趨勢賺錢,難怪會被電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盤整不等於無聊,回調不代表機會消失,只要搞懂型態強弱,行情就像追劇一樣精彩
每次看到價格拉回,社團或討論群裡總是出現兩種聲音: 一種是「完了,崩了、崩了!」 另一種是「這根回檔撿起來就對了啦,買爆!」
到底誰說得對?其實都對,也都不完全對。
看整篇文章
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?
你是「出手就打怪」型? 還是「等Boss現身」型?
很多人學交易,最先學的是什麼? K線、MACD、RSI、什麼黃金交叉、死叉,滿腦子都是線。 結果畫一堆線,錢還是賠得比誰都快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策略超神? 我剛學投資的時候,也曾熱血沸騰地衝去抓什麼「起漲點」,彷彿只要眼明手快,就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,然後提早退休去環遊世界。結果呢?不只沒提早退休,還差點連便當錢都賺不回來。
說真的,那種所謂「第一段漲勢」或「第一段下跌」的誘惑力真的超強,因為你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最早發現寶藏的人。但實際上,這種做法根本就是在玩猜底、摸頭的遊戲,講好聽是「前瞻」,講難聽一點就是瞎猜。你得非常敏銳才有可能準確踩到點,而且一失手,代價超高,還不一定補得回來。
看整篇文章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5-28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