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發現,只要一聊到交易,大家第一句幾乎都是:「要順勢操作!」然後馬上接一句:「要抓趨勢!」講得好像趨勢是什麼神祕寶藏一樣,只要找到,就可以瞬間發財。但說真的,有沒有人好好問過一句話:「欸,那趨勢到底是什麼啊?」
我以前也是那種一聽到「趨勢交易」就雞凍的人,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市場的密碼。買本技術分析書,學MACD、RSI、KDJ什麼都背,還每天看K線看到半夜,然後…然後還是賠錢(淚)。那段時間我超困惑,想說:我都已經照書操作了,怎麼還是輸?後來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連「趨勢是什麼」都沒搞清楚,就想靠趨勢賺錢,難怪會被電。
先講重點,趨勢不是什麼「會發光的K線組合」,也不是什麼「指標黃金交叉」,它其實是——時間的產物。對,你沒看錯,是時間。越看得懂這句話,你的交易就會越輕鬆。
有一次我在咖啡廳跟一個前輩聊天,他直接拿起筆在餐巾紙上寫:「趨勢 = 時間 × 節奏」。我當下真的有種被雷打到的感覺。原來我以前一直在找「訊號」,找所謂的技術型態,但我卻沒在意「那個型態出現在什麼時間週期裡」。後來我才懂,什麼日線趨勢、1小時趨勢、5分鐘節奏,它們根本就是不同世界的生物啊。你在看日線,它說漲;結果你盯著5分鐘,卻說跌。你以為市場在耍你,其實是你在搞錯頻道!
我記得那時候我愛用一個「突破策略」,每次看到一根長紅棒突破平台,我就跳進去多單。牛市的時候我超爽,幾乎每次都能賺。那感覺就像搭上高鐵,一站接一站賺錢。但牛市一結束、進入橫盤震盪時,我還是用一樣的方法進場,結果不是被洗就是被甩。我開始懷疑策略失效、懷疑自己不會看盤,還一度懷疑人生(誇張但真實)。結果後來我又跟那位前輩討論,他笑著說:「你不是策略錯,是你用錯時間週期。」
真的啦,很多人以為自己策略不好,其實是用錯地方、用錯時間。我以前也這樣,明明市場根本沒方向,我卻硬要當成趨勢盤來操作,那當然會虧啊。就好像你穿著比基尼走在颱風天,怎麼可能不出事?
從那之後,我就改變操作邏輯,不再盲信策略,而是先觀察市場現在是什麼狀態。如果盤整,我就休息,或者改用短線策略;如果是趨勢明顯,我再用波段方法。後來發現,我雖然操作次數變少了,但績效卻變穩了,整個人也比較不焦慮,終於不用每天在電腦前抓頭髮了。
我還記得有一個學弟,超愛用MACD。他每天都在等那個黃金交叉,交叉出現就買,死亡交叉就砍,結果一直賠。我問他:「你知道你那個交叉是在哪個週期出現的嗎?」他說:「喔,我都用15分鐘的啊!」然後我問:「那你知道市場現在是盤整還是趨勢?」他說:「這個…沒想那麼多欸。」我只好笑著跟他說:「拜託你先把圖放大一點,看看現在到底是什麼節奏,再決定你那個交叉有沒有意義,好嗎?」
交易這件事,真的不用搞那麼複雜。很多人一直追求更複雜的技術分析、更多的指標參數調整,但其實最核心的東西就只有兩個字:「時間」。你只要看懂市場現在是在什麼週期節奏上,對應什麼樣的策略,很多煩惱都會自然消失。像我現在操作期貨,有時候整整一週只下兩三筆單,但我有信心,因為我知道這是對的週期、對的策略。我不怕錯,我只怕亂。
還有一點很關鍵,就是——別把策略當成萬靈丹。我以前就是這樣,學了一個策略就以為可以橫掃市場,結果發現,策略只是在對的環境下才會發揮效果。像突破策略,在多頭強勢階段當然好用,但進入橫盤就完全失靈。這不是策略不好,而是你用了錯的工具在錯的地方,就像你拿電鑽去切菜,不流血才怪。
現在的我,反而很少在看技術指標。不是它們沒用,而是我知道它們只是輔助,就像導航一樣。真正決定你要走哪條路的,是你對時間週期的理解。搞清楚這一點,其他就水到渠成了。
我身邊有個朋友,很厲害,他看盤從來不看技術圖,純粹觀察「市場節奏」和「價格行為」,他說那比任何指標都真實。他的邏輯很簡單:如果價格在一個方向上持續一段時間,形成慣性,那就是趨勢。反之,如果價格來來回回、沒有明確方向,那就是盤整。他只做有趨勢的盤,其他時間就是滑手機看劇。我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很懷疑,但他三不五時曬出穩定獲利的對帳單,我也只能默默閉嘴。
最後我想說的是,別被一堆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嚇到。什麼布林通道、斐波那契回撤、艾略特波浪,講白了都只是幫助你理解市場「節奏」的工具。如果你直接從市場節奏著手,反而會更直覺、更自由。真的,就算你完全不懂技術分析,只要能看出市場現在是趨勢盤還是盤整盤,你就已經贏過一半人了。
交易本來就該簡單,搞懂時間週期、掌握市場節奏,剩下的就交給耐心與紀律。這世界不缺聰明人,但缺能等的人。掌握趨勢,真的不是靠看圖表看到眼花,而是靠你能不能看懂市場的「時間邏輯」。等你哪天也能體會到那種「一進場市場就順著你走」的感覺,你就會知道,趨勢這東西,其實從頭到尾就藏在「時間」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