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哥
   

別再羨慕別人錢滾錢

那些會交易的人,其實只是早點發現「這件事」而已
別再羨慕別人錢滾錢

每次滑社群,看到人家曬出來的交易對帳單,心裡都會默默冒出一句:「哇賽,又賺了好幾萬!」接著,羨慕的情緒如浪潮般湧來,好像他們走了一條自己永遠學不會的捷徑。但說真的,羨慕別人賺錢的功夫,不如回頭看看自己的腦袋和雙手到底還能不能再開發點什麼新技能。

交易這件事,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手藝。跟煮菜、畫畫、修車沒什麼兩樣,它不是魔法,不是天才專利,也不是那些自稱「股神」的人才有的超能力。是能學的,是可以被練出來的,是腳踏實地的東西。

一開始接觸交易的時候,心裡其實也是忐忑不安。打開下單軟體的時候手會抖、看到K線就頭暈、數字一直跳的時候心跳跟著飆。那時候覺得,自己根本不適合碰這玩意。直到某次,誤打誤撞買到一檔標的,短短三天賺了20%。那個moment,心裡有種電流貫穿:「咦?這個世界…是不是我也可以試著搞懂?」

不是說從此之後就一路順風,拜託,誰走這條路不跌個幾跤?賠過、慌過、衝動下錯單、把獲利反吐光通通都經歷過。只是後來慢慢開始發現一些規律,也養成了一些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
那段時間,每天下班不是追劇,而是追K線。不是滑Facebook,而是滑技術線圖。看技術分析、研究籌碼動向、學風險控管、搞懂心理建設。這些東西一開始超無聊,硬吞下去的感覺像在啃一塊乾到爆的牛肉乾,但後來才知道,這些東西就是你在市場活下去的必備行李。

交易,說到底不是在跟市場鬥智,而是在跟自己過不去。

曾經遇過一個朋友,他超聰明,台大畢業,數學比我好一百倍,但每次交易就是虧錢。原因?他總覺得自己看得懂市場,結果每次都太早進場、太晚停損。他總認為自己比市場更聰明,但市場從來不吃這套。

還有個學妹,超謹慎,什麼都要問清楚才敢下單,賺個三千塊就開心一個禮拜。她花了兩年才開始穩穩賺,但她現在是我們朋友圈裡最穩的那個,沒人賺得比她久。她說:「我就是把它當作一份工作在做,不求快,只求穩。」

這讓我理解到一件事:交易不是跑百米,而是馬拉松。那些急著暴富的,往往只在市場裡曇花一現。真正能活下來的,是那些願意慢慢練基本功、調整心態、認真學習的人。

有次大盤狂跌,我帳戶一夜蒸發六位數,那晚我坐在床上,看著螢幕發呆超過兩個小時。那天之後,我花了一整個月重新調整交易計畫,開始更嚴格控管風險,也把自己那種「想靠一筆賺翻」的幻想關掉。因為我知道,如果這東西真的能陪我一輩子,那我就不能用短線思維去對待它。

慢慢地,交易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有空就看盤,有空就整理交易日誌,假日就重複檢討和模擬操作。朋友笑說我是不是快變成經濟頻道主持人,但我其實心裡很篤定。因為知道,這不是一時的興趣,是可以帶我活下去的技能。

有些人總覺得學交易就是要賺快錢,最好一週翻倍。但現實不是這樣。交易不是印鈔機,除非你懂得怎麼操作。它是技能,是經驗,是心態,是規劃,是紀律。說到底,它就是你自己能力的一部分。

更重要的是,它能讓人在面對人生種種變化時,有一份自己可以掌控的力量。

認識一個大哥,40歲才開始學交易。他原本在科技業工作,但公司突然裁員,一夕之間失去收入。他用半年時間學技術分析、研究產業趨勢,從很小的部位開始慢慢做,現在也能靠交易過日子。他說,人生永遠有不確定,但能靠自己掌握一點什麼,就是最大的底氣。

交易不一定讓人變富,但它可以讓人不怕變窮。

在這個什麼都瞬息萬變的時代,能有一技之長就是活下去的保障。不是說非得做交易不可,而是每個人都該有那麼一項「自己說了算」的技能。對我來說,那就是交易。

現在的我,不會羨慕那些賺很多的人,也不會因為別人曬單而感到焦躁。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也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

市場很現實,它不會騙你,但也不會哄你。它就是一面鏡子,照出你的貪婪、恐懼、急躁和耐心。你付出多少,它看得一清二楚。它不講情面,也不藏私;它公平,只是不溫柔。

交易這條路上,有人跑得快、有人走得穩,但只要願意走下去,時間久了,大家都會在某個時刻,遇見屬於自己的甜果期。

有人說,學會交易就像擁有一台自己的印鈔機。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,但仔細想想,它其實說的是:你終於有能力靠自己生存下去,不靠公司、不靠人脈、不靠背景,就靠你自己訓練出來的判斷力、紀律與經驗。

這種能力,是再多風雨都奪不走的,是別人搶不走的。

說真的,交易沒什麼神秘的,就是一步一腳印的功夫活。用心學、穩穩做,把每次操作都當成一場練習,一場跟自己對話的機會。

當市場收盤後,最終留下來的,不是帳面數字,而是自己那份越來越篤定的底氣。

這份本事,值得練一輩子。


以為自己很努力?
交易路上的盲點和破功時刻 說真的,有時候在交易這條路上走著走著,腦中就會浮現那句自以為勵志的話:「努力一定會有回報」。不過,走久了才發現——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比較像是安慰劑,而不是事實。更殘酷一點講,回報沒來,不一定是市場不公平,有可能是努力根本不夠力,或是方向根本錯到一個不行。
閱讀文章做交易這件事
有時候真的覺得,做交易這件事,就像在菜市場挑水果。
你以為你是專業的買家,其實你不過就是個愛吃但又怕踩雷的貪吃鬼。對,我說的就是我本人。
剛開始碰交易的時候,我超興奮的,覺得自己終於踏入這個神秘又高大上的圈子,幻想自己未來就是那種一邊環遊世界一邊看K線的自由人,什麼東南亞海島啊,北歐小木屋啊,全都列進夢想清單。結果呢?現實直接打臉。不是我不努力,是我太貪了,什麼都想賺,什麼都不想放。
但後來我慢慢發現,交易這玩意兒,其實就兩個字——取捨。
真的,就這麼簡單,卻又這麼難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關於交易,你搞錯的那些事
一開始踏入交易這個世界的時候,多數人都是滿懷熱血、覺得自己可以靠技術翻轉人生的那種心情。每天盯盤,拼命研究K線,從開盤看到收盤,從亞洲盤跟到美國盤,結果卻往往換來滿滿的挫折感。每天這樣用力,卻還是虧。那時候很常想:「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多?」
結果是,做得太多。
看整篇文章
順勢操作
你有沒有發現,只要一聊到交易,大家第一句幾乎都是:「要順勢操作!」然後馬上接一句:「要抓趨勢!」講得好像趨勢是什麼神祕寶藏一樣,只要找到,就可以瞬間發財。但說真的,有沒有人好好問過一句話:「欸,那趨勢到底是什麼啊?」
我以前也是那種一聽到「趨勢交易」就雞凍的人,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市場的密碼。買本技術分析書,學MACD、RSI、KDJ什麼都背,還每天看K線看到半夜,然後…然後還是賠錢(淚)。那段時間我超困惑,想說:我都已經照書操作了,怎麼還是輸?後來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連「趨勢是什麼」都沒搞清楚,就想靠趨勢賺錢,難怪會被電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盤整不等於無聊,回調不代表機會消失,只要搞懂型態強弱,行情就像追劇一樣精彩
每次看到價格拉回,社團或討論群裡總是出現兩種聲音: 一種是「完了,崩了、崩了!」 另一種是「這根回檔撿起來就對了啦,買爆!」
到底誰說得對?其實都對,也都不完全對。
看整篇文章
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?
你是「出手就打怪」型? 還是「等Boss現身」型?
很多人學交易,最先學的是什麼? K線、MACD、RSI、什麼黃金交叉、死叉,滿腦子都是線。 結果畫一堆線,錢還是賠得比誰都快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策略超神? 我剛學投資的時候,也曾熱血沸騰地衝去抓什麼「起漲點」,彷彿只要眼明手快,就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,然後提早退休去環遊世界。結果呢?不只沒提早退休,還差點連便當錢都賺不回來。
說真的,那種所謂「第一段漲勢」或「第一段下跌」的誘惑力真的超強,因為你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最早發現寶藏的人。但實際上,這種做法根本就是在玩猜底、摸頭的遊戲,講好聽是「前瞻」,講難聽一點就是瞎猜。你得非常敏銳才有可能準確踩到點,而且一失手,代價超高,還不一定補得回來。
看整篇文章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5-28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