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似強勢其實在偷跑
有時候市場給人的訊號根本就是心機重的「假動作」。尤其是那種看起來超強勢,隔天卻突然重挫的走勢,真的很常讓人懷疑是不是主力在跟散戶玩捉迷藏。很多人買進股票前已經非常小心翼翼,還是會掉入陷阱,為什麼?因為有些型態根本就是為了「出貨」而設計的。今天就來聊聊三種經典情境,每一種都讓人以為會噴,結果買進後一路套牢,根本堪稱教科書等級的主力出貨套路。
情境一:長紅爆量突破,然後開始「沒量漲」的高檔震盪
這種走勢真的很討厭,通常出現在一檔原本橫盤很久的股票,突然某天爆一根長紅K,一根就直接突破整理區間、還爆大量,看起來超猛,很多人看到都會以為是主升段的開始,結果往往不是。更誇張的是,接下來幾天它還會繼續漲,但卻是慢慢漲、縮量漲、假裝還很強那種。
這時候如果只是新手,很容易看到它漲得穩穩的就追進去了。進場之後,它好像也沒跌,但也漲不動了。當你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候,它會來一根大黑K,直接打回你原本的買點,甚至讓你套牢。
以前有一次親身經歷,那時候買一檔剛突破的平台的電子股,當天爆天量紅K,技術面漂亮得像廣告,結果後面幾天雖然有慢慢創高,但成交量根本越來越少,想說「沒爆量代表籌碼安定」,還自己催眠。結果第六天直接一根大黑K把前面紅K全吞,當天直接停損,結束這趟被耍的旅程。
事後回頭看,根本就是主力出貨用的拉抬型態。那種縮量上漲、讓人誤以為還有續航力,其實就是有人默默賣股給你。
情境二:連3根紅K都站不上壓力位?小心是誘多
這個型態很常發生在一檔股價逼近重要壓力位的時候,比如某個前高點、前一波套牢區,或均線交匯的敏感點。這種時候主力如果真的想突破,通常會選擇一鼓作氣。結果如果連三根紅K都打上去,但每天都收不穩,就代表那個壓力其實沒過,只是看起來像要過。
這種走勢會讓人很猶豫,因為你看到它每天紅K,看起來就是很強。但它偏偏不給你一個漂亮的收盤價讓你安心,搞得你好像不追就會錯過,但一追就發現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,完全進退兩難。
曾經有一位朋友,看到某檔金融股連漲三天,每天都接近月線壓力,結果第三天一口氣加碼,還信心滿滿,說「三根紅K是要飛了啦」。結果隔天直接來個黑K,接下來幾天全部倒退嚕,從賺錢變成虧錢不到一週。
後來我們把K線圖攤開來看,發現它根本就是在壓力位來回洗盤,根本就沒站穩。主力其實就是藉機調節手上的籌碼,把股票倒給後知後覺的買盤。
情境三:假突破刺破前高,隔天跳空低開直接翻臉
這個真的很多人受害!尤其是那種看起來已經突破前高的走勢,當天盤中還爆量衝上去,很多人覺得確認突破、等不及就進場了。沒想到隔天一開盤,直接給你跳空低開,整個刺破前高那根紅K形同作廢,甚至變成倒打一根黑K。
這種套路根本就是給太急著追高的人一記當頭棒喝,主力用假突破誘多,當天高點讓一堆人衝進去,然後晚上一邊偷笑一邊等開盤。這種走勢隔天常常會伴隨開低走低的弱勢盤,搞得人心惶惶。
之前曾經追過某檔生技股,突破前高當天直接漲停,結果被封在漲停板上,心裡超爽,以為抓到飆股。沒想到隔天跳空開低三%,整天都沒回頭,還拉不回前一天收盤價。等我賣掉的時候已經快接近成本以下,那次真的是從天堂掉回人間。
那種「突破但收不穩」的走勢就是標準假突破,有時候還會搭配技術指標過熱、MACD背離等輔助訊號,如果這些也同時出現的話,幾乎可以確定是主力誘多。
這些走勢共同的關鍵:不跌,但讓你買得剛剛好
其實主力出貨並不一定要讓股價大跌,反而最厲害的是那種「讓你買在相對高點,之後跌得剛剛好讓你不敢出場」的型態。很多人以為主力出貨就會暴跌,但現實中更多的是慢慢套、溫水煮青蛙。
像有些股票,主力會讓它創新高後橫盤整理,看起來好像只是休息一下,實際上是慢慢出貨。甚至有時候會搭配消息面,例如公司發布利多、媒體報導亮眼財報等等,讓你更相信這波是真的要漲。等你買進去,發現怎麼漲不上去,已經來不及。
很多人因此學乖了,看股票不只看紅K、突破、爆量,更要搭配整體結構、量能變化、籌碼狀況。真正的強勢股,是會在突破之後量滾量、價滾價,持續創高而不是震盪耗你耐性。
每個人在股市裡多少都有被「假突破」耍過的經驗,有人學一次就懂,有人需要痛個幾次才學會。其實主力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,只是市場上的另一種力量,他們要的是獲利,而散戶要的是看清楚進出時機。
這三種「看起來會漲但其實是出貨」的經典型態,真的要用放大鏡來檢視。畢竟市場不是靠直覺就能贏的地方,而是靠經驗和觀察力累積起來的判斷。
所以啊,與其每次都去追漲停,不如好好訓練自己「不被紅K騙」。畢竟能夠少套幾次,就比每天搶漲停還實際多了。
如果你也曾經在這些型態中吃過悶虧,不妨把這篇文收藏下來,或分享給還在迷惑的朋友們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,以後看到類似走勢的時候,多一分警覺,或許就能少一分損失。畢竟股市裡活得久,比賺得快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