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和朋友聊天,聊到一件讓人有點心酸又有點無奈的事——為什麼明明一直努力賺錢,錢包卻永遠不鼓?那種狀況好像是這樣:薪水一領到,房租水電先扣一波,信用卡帳單跟著來,手機費用也不放過你。剩下的,好像才剛放進錢包,就不見了。後來朋友很認真問我:「欸,那你都怎麼存錢的?是不是有什麼小秘訣?」
說真的,我以前也是那種月光族,甚至月底還要靠吃泡麵過活,簡直是在跟生活玩一種生存遊戲。拼命接案、加班、存年終,可到最後總覺得存款數字永遠不太長進。後來我才發現,根本問題不在賺多少,而是花到哪去了。
有一回我無聊,乾脆把最近三個月的支出全部用Excel打出來,分類什麼房租、水電、外食、購物、咖啡錢……一筆一筆慢慢整理。結果發現,光是便利商店那種一百兩百的小花費,竟然每個月加起來可以買兩件新外套!這才驚覺,原來很多花費根本是「潛水花費」,平常沒注意,回頭看才知道可怕。
這讓我想到以前看過一本書說的:「錢不是賺不到,是守不住。」真的,當你不清楚自己的錢到底流向哪裡,努力工作賺來的血汗錢,很可能就這樣慢慢蒸發掉。就像水龍頭一直開著,但水管破了洞,你再怎麼開也存不了多少。
從那之後,我開始養成記帳的習慣。一開始覺得有點麻煩,每天要打開手機紀錄幾十塊的咖啡、便利商店的零食、網購小物。但過了一陣子後,那種「看得到」的感覺,反而讓我變得比較安心。因為當我知道每一筆錢去了哪裡,就能有意識地去調整。
例如,原本每天都會喝兩杯手搖飲,後來看到手搖費用一個月破三千,瞬間覺得好像有點不太對勁。於是我改成自己帶茶包或泡咖啡,省下來的錢累積幾個月,竟然可以拿去跟朋友吃一頓高級餐廳。這種「省小錢,花大錢」的感覺,其實還滿爽的。
還有一次印象很深,是我買了一個很貴的耳機。當時看網友說超好聽、超值得,一時手滑刷下去,結果用了不到三次就放在角落。這時候就有點後悔,如果當初那筆錢存下來,可能可以拿去做更重要的事。
後來我慢慢體會到一件事:與其說要拼命賺錢,不如說要「拼命搞懂自己的錢去哪了」。這真的很像打遊戲,光靠刷怪練等是不夠的,還要學會怎麼分配技能點跟裝備,才能打王的時候不會被一拳打死。
這樣說起來,好像有點宅,但我覺得蠻貼切的。比如說,有些人拼命做兼職、拼命上班,結果錢還是存不下來,那到底是因為收入太少,還是支出太亂?這問題其實自己才最清楚。很多人不太敢面對帳戶的真實數字,但我覺得那反而更需要勇氣去看。
還有一點也很重要,就是選對努力的方向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一直想靠打工賺更多,卻沒去想辦法學新技能、考新證照,那賺的再多也有限。以前我打過一堆零工,什麼便利商店、工地搬東西、發傳單都有做過,但到後來累到不行,卻存不到幾萬塊。後來轉行做設計,學一些技能之後,單價提高,反而不用那麼拼命也能存到錢。
我朋友也有這樣的經驗,他原本做餐飲業,工時超長但薪水普通。後來他跑去學程式,雖然一開始超痛苦,但半年後找到工作,薪水翻了快兩倍,工時也正常了。那時候他跟我說:「真的要花時間投資自己,比一直拚死拚活好多了。」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。
講到這裡,真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實際的小心得:不管你現在賺多少錢,最重要的,還是要搞懂自己的錢到底花在哪裡。就算薪水不高,也能靠記帳、控制花費慢慢累積。反之,就算薪水再高,亂花一通,一樣是兩手空空。
我自己也不是什麼理財達人,還是會有衝動購物、懶得記帳的時候。但至少心裡有個底:錢要花在對的地方,才不會讓自己辛苦半天,結果什麼都沒留下。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,真的推薦可以試試看:
先從最簡單的開始,拿出手機,隨便找個記帳App,從今天起,紀錄下每一筆支出。不要覺得太小筆就懶得記,因為往往這些小筆的花費,才是讓錢悄悄流走的主因。
還有,如果覺得純記帳很無聊,也可以搭配一些目標設定。例如存旅費、換手機、買包包,把目標寫下來,這樣記帳就不只是數字,而是有意義的事情。像我之前為了去沖繩玩,硬是三個月內存了一筆機票錢,結果整個人都變得超有動力。
最後,我覺得生活有時候真的就是這樣:不要只是拼命往前衝,偶爾也要停下來看看自己站在什麼位置。錢當然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,是不要讓自己變成那種「賺得多卻什麼都沒有留下」的人。畢竟,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跟賺錢,還有很多值得花時間和金錢去體驗的事情。
如果你跟我一樣,曾經為了存不到錢煩惱過,或者也在努力找尋更好的生活方式,那我們真的算是同一國的。有時候分享這些生活小心得,不只是提醒別人,也是在提醒自己。畢竟,誰不想讓自己的努力更有價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