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決定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,其他的才有方向啊!
我以前一直以為「努力就會有成果」、「努力就會幸福」,但後來才發現——原來我根本不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在哪裡。
不是笑話,我是真的這樣糊裡糊塗地過了好幾年。
那幾年我超拼的,什麼線上課程、斜槓技能、時間管理、投資理財,幾乎什麼都碰一點,但內心超空。為什麼?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這麼努力,是想要換來什麼樣的生活。
說起來很好笑,我那時有個筆記本,寫滿每天要做的事,但從來沒有寫過「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」。
結果就像一個人開著車到處跑,卻沒設定導航,地圖也亂翻一通,開了五年,結果繞回原地還爆胎。
有一次和大學朋友吃飯,她超級厭世地說:「我每天都加班到十點,回家倒頭就睡,然後隔天繼續。到底人生意義是什麼啊?」
我問她:「你有想過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?」
她愣了一下,然後說:「沒有欸,我就是一直在做應該做的事啊,念書、畢業、找工作、升遷⋯⋯」
這段話聽起來熟嗎?是不是有一種「我也差不多」的感覺?
你有沒有曾經也陷入「應該」的陷阱?
這些「應該」,有沒有一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?
很多人會說:「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。」但其實你知道,只是被太多雜訊蓋住了聲音。
👉「如果明天醒來,什麼都不缺(錢、時間、壓力),你會想過什麼樣的生活?」
這個問題真的很有用。
有一陣子我做這個練習,答案一開始都超虛無,比如「我想睡到自然醒」、「每天去海邊」、「開一家咖啡廳」之類的。
但多問幾次之後,我慢慢發現自己真正重視的是——自由、有彈性的生活、可以創作、有空間陪伴重要的人。
從那一刻起,我開始刪掉一堆跟理想生活無關的雜事。
我不再參加那些為了履歷而去的社群活動
不再硬逼自己學不感興趣的東西
開始專注在創作、寫作、經營自己的頻道
也開始學著接案,而不是死守在那份根本不喜歡的工作
最神奇的是,生活真的變了。
因為我知道「我要去哪裡」,所以不會再東撞西撞。
我有個女生朋友,她本來在科技業年薪破百,但每天都在爆肝、趕專案,整個人超憔悴。
有天她突然辭職,跑去南部當咖啡學徒,大家都以為她瘋了。
她笑說:「我只是想過一個我不會討厭自己的生活。」
現在她在恆春開了一家民宿兼咖啡店,沒有過去的收入多,但她說:「我終於每天都睡得著。」
這種選擇,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,但她讓我明白了一件事——當你知道你要的是什麼,就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以前我以為:學歷、薪水、婚姻、房子、車子,拼一拼就是完美人生。
現在我才懂:那不過是別人設計好的拼圖,但不一定是我想要的畫面。
我想要的,也許比較像手繪塗鴉,不那麼整齊,卻自由奔放。
說真的,不是叫你躺平啦,但在你不知道「為什麼而努力」之前,所有努力都有點盲目。
先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,好好問問自己:
這些答案,不會一次就冒出來,也不一定會永遠一樣,但只要你願意開始問,它就會慢慢清晰。
寫下「我不要的生活」
有時候我們比較容易知道什麼不喜歡。先列出那些你不想再經歷的事情:爆肝、沒時間陪家人、長時間通勤等等,這些都是提示。
找出生活中的高光時刻
回想你過去哪一段時期最快樂?那時候你在做什麼、身邊有誰、你的節奏是什麼?這些也能幫你找到方向。
每週花一點時間「什麼都不做」
現代人太習慣一直在忙,一直在輸入。但安靜和空白,是釐清內心最需要的空間。
如果你問我「到底要怎麼活才算成功?」
我會說:「先決定你想過的生活,再來決定你要走的路。」
不然你會努力半天,最後只是把自己推去一個根本不想去的地方,那就真的有點可惜啦。
生活不是為了讓別人羨慕,而是要讓你每天醒來,不會討厭那個鏡子裡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