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月末的時候,錢好像自己走路出門了一樣?每個月的生活都像是一場存活挑戰賽,一點點意外就足以打亂整個財務平衡。以前的我,完全是這樣過來的,靠一份薪水,撐得了一時,卻撐不了一世。
那時候只要工作一出問題,心裡就像在打鼓,甚至連老闆突然語氣重一點,我都會開始焦慮「該不會要裁員了吧?」不是我多疑,而是我根本沒有其他退路。我唯一的收入來自這份工作,工作沒了,我就連下個月的房租都不知道要怎麼付。說實話,這樣的生活真的好不安穩。
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,是因為身邊一個朋友H。他在工作之餘經營副業,開始是賣手沖咖啡器材,後來還搞起了線上課程。當時我還笑他搞這麼多幹嘛,不怕太累嗎?結果疫情來的時候,他那份正職被資遣了,卻一點都不慌。他的副業收入早就穩穩的,每個月還比我們上班族多幾千塊。他跟我說:「只靠一份收入,就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風一吹就全碎了。」
從那天開始,我開始思考「如果今天我失業了,我還能靠什麼撐下去?」
我開始試著在下班時間接點案子,幫人寫文案、剪影片。不是每一筆都賺很多,但至少有一個備案。而且你知道嗎?當你開始嘗試多元收入來源,心態真的會變得不一樣。以前面對主管、面對公司,我總是畏畏縮縮,現在不一樣了,因為我知道我有選擇。
後來我又開始學投資,一開始只是想補貼生活費,沒想到越研究越有興趣。雖然不是什麼賺大錢的高手,但靠 ETF 配息、定期定額,每年也能多個幾萬塊的被動收入。最重要的是,那份安心感是無價的。就算公司今天突然說要裁員,我也不會驚慌失措,因為我知道,我不再是只能靠一份薪水的我。
有一次我阿嬤還開玩笑說:「妳現在有點像收租婆喔,錢自己會進來。」雖然不是收租,但每季進帳的配息真的有點類似那種感覺。被動收入這件事,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,只是很多人沒有開始去想,或者被「太忙了」這個理由困住。
其實多元收入真的不一定要很大,很華麗。像我有一個朋友D,她下班後會畫插畫,丟到 IG 上,結果被出版社看到,還出了繪本。她一開始只是當興趣畫著玩,沒想過可以變成收入來源。還有我學妹F,週末會接婚禮主持,主持一次三小時,收入等於平日上班一天,還不用早起,整個超羨慕。
有選擇權,真的不是嘴巴講講而已。是當你不想忍耐不合理的加班、不合理的老闆、不合理的生活時,你能拍拍屁股走人,而不是咬牙繼續撐,只因為沒錢。這才是真正的底氣。
而這個底氣,不是靠加薪就能解決的。就算老闆幫你加個五千塊,你依然是靠他一人給你飯吃,一旦他翻臉,你的生活就斷糧了。但當你有三、四個小收入來自不同的地方時,就像多裝了幾個安全氣囊,就算其中一顆破掉,也不會整台車翻掉。
我自己現在是把收入分成三種:第一是主動收入,也就是我的正職薪水;第二是副業收入,像是接案、寫文、幫人規劃社群內容;第三是被動收入,像是投資、版稅、配息等等。這三條線互相支撐,讓我不再因為哪一個突然變少而焦慮。
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,一開始真的會很辛苦,有時候下班累得只想癱在沙發上,但還是得撐著剪片寫文。有時候做了三週沒半毛錢進帳,也會懷疑人生。但那時候我會提醒自己:「現在累,是為了以後輕鬆。」
我記得有一次,我的工作被迫調部門,新的主管講話超不客氣,連在會議上都會當面批評。我當下真的有一瞬間想離職,但又怕失業沒收入。結果我忍了兩個月後,發現我副業的收入已經慢慢追上正職,我毫不猶豫遞出辭呈,頭也不回地走人。那一刻我才真的理解,「被動收入撐腰」這句話的重量。
我不是什麼理財專家,也不是富二代,純粹是一個曾經很怕錢不夠用、很怕被辭退的普通人。如果我可以靠一點一滴累積多元收入,你也可以。你不需要一下子就當大老闆,開始很小也沒關係,只要你願意跨出第一步。
不要再覺得「一份薪水就夠了」,那是給生活沒有意外的人準備的。但我們都知道,人生哪有不出事的?你真正需要的,是在風雨來的時候,不會被一陣風吹倒的底氣。
我知道這條路不容易,但我真心推薦大家去找一個屬於自己的「Plan B」,讓自己不再只是為了下一餐而努力,而是為了更自由的未來去佈局。到那時候你會發現,「被動收入撐腰」不再只是一句漂亮話,而是你真正活出來的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