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?看著別人從小就過得比你好,出生的時候背景音樂就是交響樂等級的豪華,人生開場白直接就是高配,你還在排隊買早餐,他們可能已經在看要去哪裡讀碩士或接爸媽公司了。
我以前也常常這樣想,尤其是學生時期,身邊總有幾個同學,衣服永遠乾淨筆挺,每一樣文具都貴得讓人不敢借,手機不是最新款也至少是前三代內的型號。當時我拿的是爸媽用剩的舊手機,螢幕已經有點泛黃,打開Line還會頓一下,有時候連拍照都會自動當機。
但現在回頭看,其實那時候的我,也沒有真的比較差,只是「起點」不同。那不代表我沒辦法跑完全程。
以前我總覺得人生是場比賽,要快、要搶、要贏。但後來發現,其實更像是在堆積木。有人一出生就有20塊積木在手上,他們可以一下子堆得很高、很漂亮。而我們可能只有5塊,還是形狀奇怪、顏色不搭的那種。但你知道嗎?正是因為少、因為不完美,我們才會更認真去研究怎麼堆、怎麼不倒、怎麼讓它穩穩地站著。
我曾經有個同事K,每次開會時都超有想法,做事又快又準。大家都很佩服他,連主管也時常表揚他。後來熟了我才知道,原來他爸媽都是某知名公司的高階主管,從小他就被訓練怎麼思考、怎麼表達。他不但有資源,還有經驗可以借鏡。
而我呢?我爸媽只是很普通的上班族,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給我。我所有的提案力、簡報技巧、專案執行力,都是靠一個案子一個案子練起來的。雖然慢,但現在回頭看,我學到的其實更多,因為我每一步都記得自己是怎麼走來的。
有一次我在夜市遇到一個國中同學,他問我:「欸,你現在怎麼感覺過得不錯欸?」我笑了笑,說:「還好啦,就是慢慢來,一點一滴拼出來的。」
他點點頭說:「你以前那麼拚,現在這樣一點都不意外。」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動。因為過去那些沒人看見的努力,其實還是有人記得的。
我們常常會把自己的努力拿去跟別人的成果比,然後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。但其實,那些我們看見的「別人」,也許早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累積很久了,或是他們真的就比較幸運,出生時手上的積木比較多。
但那又怎樣?難道我們就不能活出自己版本的精彩嗎?
我有個朋友L,她以前家境也很普通,甚至有點辛苦。她為了省錢,大學四年都自己煮、打工三份,畢業後花了很多時間自學行銷,還自己存錢出國進修。現在她自己開了一間小公司,穩穩經營,雖然沒有爆紅,但活得踏實、有底氣。
她說:「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我自己選的。雖然過程很累,但我知道這條路是我一點一滴拼出來的,不是別人給的。」
這句話我超有感。因為我們走得慢沒關係,重點是「走得穩」,而不是「跑得快」。
也許你現在也正經歷那種「看著別人光鮮亮麗,自己卻還在地板上拼拼湊湊」的階段。但你知道嗎?你正在做的這些努力,正在幫你打底,讓你之後即使風來了、雨下了,你也不會被吹倒。
別急著羨慕別人的高樓大廈,那些也許只是一時的煙火。我們要的是可以住一輩子的房子,不是一下子就崩塌的泡泡。
所以,當你再一次覺得自己怎麼走得這麼慢,記得提醒自己:「我走的不是輸的路,是穩的路。」
每一塊積木、每一次熬夜、每一個不被看見的努力,都在默默替你鋪路。只是你還沒走到那個看得見全景的高度。
當有一天你終於站上那座你自己搭建的高塔,你會知道,原來慢慢走過來的你,比你想像中還強大。
然後你也會發現,那些當初羨慕的光,其實早就不再是你在意的東西了。
你有你自己的光,慢慢發亮,不刺眼,卻很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