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上半年驚濤駭浪全紀錄
還記得年初時大家都還在為過年紅包煩惱,誰知道一場疫情就把全世界給攪得天翻地覆。作為一個在期貨市場打滾多年的老韭菜,我真的要說,今年上半年的台指期表現絕對是我見過最精彩刺激的一次。從崩盤到反彈,從恐慌到狂歡,這半年來的市場走勢簡直比八點檔還要精彩。
年初的美好錯覺
記得春節前,大家還在討論著要不要加碼,畢竟去年台股表現不錯,很多人都覺得今年應該也會延續多頭格局。當時我身邊的朋友們個個都信心滿滿,有的在討論要買哪支飆股,有的在研究期貨怎麼做多賺快錢。
那時候台指期大概還在11000多點左右,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。我自己也是滿手多單,心想著新的一年應該會有個好開始。結果沒想到,這個美好的錯覺很快就被現實狠狠打臉了。
疫情的消息剛開始傳出來時,大家其實都沒太在意。畢竟之前也有SARS的經驗,覺得頂多就是短期影響,很快就會過去。但隨著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,市場開始有些緊張的氣氛。
黑天鵝降臨,市場大屠殺
二月下旬開始,全球股市開始出現劇烈震盪。美股那邊已經開始熔斷,我們台股當然也逃不掉。記得那幾天,每天開盤就是跳空下跌,看著自己的帳戶數字一直在縮水,真的是心如刀割。
最慘的是三月中旬,全球股災正式爆發。台指期從年初的高點一路狂瀉,最低跌到8000點附近,整整跌了快3000點!那個跌幅真的是慘不忍睹,很多人的資產瞬間蒸發了三分之一。
我記得有一天,台指期單日就跌了600多點,那天晚上我根本睡不著覺。不只是因為虧錢,更是因為整個市場的恐慌情緒讓人喘不過氣。當時打開任何一個財經頻道,看到的都是綠油油的數字,專家們也都在討論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。
那段時間真的是考驗人性的時刻。很多人在最低點忍不住殺出,結果後來就後悔莫及。也有些人趁機撿便宜,後來賺得盆滿缽滿。我自己當時也在掙扎,到底該停損還是該攤平,那種煎熬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。
政府出手,資金大放水
就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,各國政府開始出手救市。美國Fed直接把利率降到零,還推出無限量QE,簡直就是開印鈔機的節奏。台灣央行雖然比較保守,但也降息了,而且政府推出各種紓困方案。
這些政策的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。市場上突然多了很多資金,而且因為定存利率那麼低,錢放銀行根本沒意思,大家開始把資金往股市搬。
記得四月初的時候,台指期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。一開始大家都還很懷疑,覺得這只是技術性反彈,沒想到這個反彈一路持續到六月底都沒停過。
報復性反彈,散戶大舉進場
四五月份的反彈真的是讓人看傻眼。台指期從8000多點一路衝到11000點,短短兩個月就漲了快3000點。這個漲幅比之前的跌幅還要兇猛,完全就是V型反轉的教科書範例。
這時候市場的氣氛完全變了。之前還在哀號的投資人突然變成樂觀派,每天都在討論哪支股票會漲停。更誇張的是,很多原本不碰股票的人也開始進場,連我隔壁賣早餐的阿姨都跑來問我要怎麼開戶買股票。
那段時間的台指期真的是瘋狂,每天的成交量都創新高。我自己也趁著這波反彈賺回了不少之前的虧損,但說實話,心情還是很複雜。一方面慶幸自己撐過了最黑暗的時刻,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樣的漲勢能持續多久。
科技股領軍,傳產苦哈哈
這波反彈最明顯的特色就是科技股表現特別強勁。台積電、聯發科這些護國神山一支比一支強,帶動整個電子族群狂飆。主要是因為疫情讓大家都在家工作,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大增,加上5G、AI這些題材持續發酵。
相對來說,傳統產業就比較慘了。像是航空、觀光、餐飲這些跟疫情直接相關的產業,股價根本起不來。記得長榮航最慘的時候跌到10塊錢以下,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抄底的好時機,但當時誰敢買啊?
我自己當時主要是做科技股的期貨,跟著台積電的節奏操作。雖然波動很大,但趨勢相對明確,比較好抓方向。傳產的話我就比較小心,畢竟基本面真的很差,純粹是投機性的反彈。
外資動向,決定大盤走勢
觀察這半年的走勢,外資的動向真的是關鍵因素。三月份大崩盤的時候,外資狂賣台股,每天都是百億規模的賣壓。當時看到外資賣超的數字,就知道隔天開盤又要跳空下跌了。
但到了四五月,外資的態度開始轉變。尤其是看到美國那邊股市開始反彈後,外資也開始回補台股。加上台灣疫情控制得比較好,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定,外資對台股的信心逐漸恢復。
我記得有幾天外資連續大買超過百億,台指期直接跳空高開,那種氣勢真的很驚人。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,在台股市場,外資的影響力真的不能小看。
散戶心理學,貪婪與恐懼的循環
這半年來最有趣的就是觀察散戶的心理變化。三月份崩盤的時候,大家都被嚇壞了,到處都在問要不要停損,網路上一片哀號聲。很多人在最低點附近忍不住殺出,結果錯過了後來的大反彈。
但到了五六月,市場氣氛完全相反。每天都有人在分享賺錢心得,新手們個個都覺得賺錢很容易。我身邊就有朋友,三月底才開始學買股票,結果兩個月就賺了五十萬,整個人都飄飄然了。
這種心理的轉變真的很典型。市場恐慌時,大家都不敢買;市場狂歡時,大家都忘記風險。巴菲特說的「別人恐懼時我貪婪,別人貪婪時我恐懼」,真的是至理名言。
期貨操作心得,順勢而為最重要
做期貨這麼多年,這次的經驗讓我又學到不少東西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,順勢而為真的很重要。三月份明明是空頭趨勢,但我卻一直想要抄底做多,結果被市場教訓得很慘。
後來我調整策略,專心跟著趨勢走。空頭時就做空,多頭時就做多,不要想著抄底摸頂。這樣操作下來,雖然不是每次都賺大錢,但至少不會有太大的虧損。
另外就是資金控制很重要。期貨的槓桿很高,一個不小心就會爆倉。我現在每次進場都會設好停損點,而且絕對不會超過總資金的20%。寧可少賺一點,也不要冒太大的風險。
還有一點就是要保持理性。市場狂跌時不要恐慌,狂漲時也不要興奮過頭。我會定期檢視自己的操作,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,哪些地方需要改進。
技術分析的妙用
這半年來我也更加體會到技術分析的重要性。雖然基本面分析可以告訴你長期趨勢,但短期的買賣點還是要靠技術分析來抓。
像是三月份的低點,其實從技術面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。當時台指期已經跌破所有的支撐線,但RSI指標出現了明顯的背離,暗示可能有反彈的機會。雖然當時基本面還是很差,但技術面的訊號還是很準確的。
我現在的操作模式就是用基本面判斷大方向,用技術面找進出點。這樣的勝率會比較高,而且風險也比較可控。
選擇權的避險策略
除了期貨,我這半年也開始接觸選擇權。主要是用來避險,畢竟這種大波動的市場,多一些工具總是好的。
三月份崩盤的時候,我買了一些Put來避險,結果還真的賺了不少錢。雖然期貨部位虧損,但選擇權的獲利多少彌補了一些損失。
到了反彈階段,我又開始賣一些Put來增加收入。畢竟市場往上的機率比較高,賣Put可以賺取時間價值,算是不錯的策略。
不過選擇權真的比較複雜,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。新手的話還是建議先從期貨開始學,等有經驗了再來碰選擇權比較安全。
國際情勢的影響
台指期畢竟不是獨立運作的,國際情勢的變化對我們影響很大。這半年來,美股的走勢基本上就決定了台股的方向。
美股跌,我們隔天就跳空下跌;美股漲,我們隔天就跳空上漲。這種連動性在疫情期間特別明顯,主要是因為全球資金流動的影響。
所以現在我每天都會關注美股的走勢,尤其是道瓊和那斯達克。如果美股出現大幅波動,隔天台股開盤就要特別小心。
另外像是美元指數、原油價格、黃金價格這些,也都會影響到台股的表現。做期貨真的需要有全球視野,不能只看台灣的狀況。
產業輪動的觀察
這半年來最明顯的就是產業輪動的現象。一開始是防疫概念股表現最好,像是口罩、額溫槍相關的公司股價都翻倍。
接著是居家辦公概念股崛起,筆電、視訊會議相關的公司開始發威。再來是遠距教學、電商、外送這些受惠於疫情的產業。
到了後期,市場開始期待經濟復甦,傳統的景氣循環股也開始有表現。鋼鐵、塑化、航運這些之前被打趴的產業,也開始有資金關注。
掌握產業輪動的節奏,對期貨操作很有幫助。我通常會觀察哪個產業開始有資金流入,然後跟著做相關的期貨商品。
央行政策的重要性
央行的政策在這次危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美國Fed的無限QE直接推升了資產價格,包括股市、債市、房市都受惠。
台灣央行雖然比較保守,但降息的效果還是很明顯。利率降低讓資金成本下降,企業比較容易取得資金,對股市是利多。
而且低利率環境讓定存的吸引力下降,資金自然會往股市流動。這也是為什麼四五月份會有那麼多新手進場的原因之一。
我現在會特別關注央行的會議紀錄和總裁的發言,這些都會影響到市場的預期。如果央行釋出寬鬆的訊號,通常對股市是利多。
風險控制的重要性
經過這半年的洗禮,我對風險控制有了更深的體會。期貨的槓桿很高,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爆倉,所以風險控制絕對是第一優先。
我現在的原則是:
- 每次進場前都要設好停損點
- 單筆交易的風險不超過總資金的5%
- 絕對不要逆勢加碼
- 保持適當的現金部位
雖然這樣做可能會錯過一些大賺的機會,但至少可以確保在市場上活得久一點。畢竟投資是長期的事業,不是賭博。
心理素質的鍛鍊
做期貨不只是技術和知識的競賽,更是心理素質的考驗。這半年來的大起大落,真的是對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。
恐慌時要保持冷靜,興奮時要保持理性,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我自己也是經過多次的失敗才慢慢學會控制情緒。
現在我會定期檢視自己的交易紀錄,看看哪些決策是理性的,哪些是情緒化的。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,讓交易更加客觀理性。
資訊蒐集的重要性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如何篩選有用的資訊變得很重要。我現在會固定關注幾個可靠的資訊來源,包括財經媒體、研究報告、外資報告等。
特別是外資的研究報告,雖然不一定每次都對,但至少可以了解專業機構的看法。這對判斷市場趨勢很有幫助。
另外我也會關注一些技術分析的專家,學習他們的分析方法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,不能完全依賴別人的意見。
持續學習的態度
市場是不斷變化的,所以持續學習很重要。這次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之前的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,必須重新學習適應。
我現在會定期參加一些投資課程,也會閱讀相關的書籍。和其他投資人交流經驗也很有幫助,可以學到不同的觀點和方法。
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謙虛的態度。市場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,一旦變得自滿就很容易栽跟頭。
未來展望
展望下半年,我覺得台指期還是會延續震盪向上的格局。主要是因為:
- 疫情逐漸受控,經濟活動恢復正常
- 央行維持寬鬆政策,資金面依然充裕
- 科技產業基本面強勁,有望持續帶動大盤
- 外資對台股看法逐漸轉正面
不過也要注意一些風險因素,像是疫情可能的二次爆發、美中貿易戰的影響、通膨壓力等等。
總的來說,我會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。在趨勢向上時積極參與,但也要隨時準備好應對突發狀況。
給新手的建議
最後想給剛進入期貨市場的新手一些建議:
- 先學好基本功再進場,不要急著賺錢
- 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,保護本金最重要
- 從小額開始,慢慢累積經驗
- 保持學習的心態,市場會教你很多東西
- 不要聽信明牌,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
期貨市場充滿機會,但也充滿風險。只要用心學習,保持紀律,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模式。
今年上半年的經歷真的讓我學到很多,也讓我對市場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。期待下半年能有更好的表現,也希望所有的投資朋友都能在市場上順利獲利。
記住一句話:「市場永遠是對的,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市場,而不是對抗市場。」這是我這半年來最大的體悟,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最重要的一點。
投資路上,讓我們一起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