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金績效比一比:投資路上不再霧煞煞,選對基金就靠這幾招!
讓你輕鬆看懂基金績效指標,不再被一堆數字搞得暈頭轉向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!
身為一個在投資市場打滾多年的老手(其實也沒多老啦,就只是繳了不少學費…XD),我深深體會到,要搞懂基金績效真的是一門學問。一開始看到那些 Sharpe Ratio、Alpha、Beta 就覺得頭昏眼花,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。後來才發現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要的指標,就能夠比較不同基金的優劣,避開地雷,找到真正能幫你賺錢的好夥伴。今天就讓我用最白話的方式,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心得,保證看完之後,選基金就像選飲料一樣輕鬆!
為什麼要看基金績效指標?
大家買基金的目的,不外乎就是希望可以錢滾錢,讓資產增值。但是市面上這麼多基金,每一檔都說自己有多厲害,到底要怎麼分辨誰是真材實料,誰只是在吹牛呢?這時候,基金績效指標就派上用場啦!
想像一下,你要買一台車,你會只看它的外觀嗎?當然不會!你會比較它的性能、油耗、安全性等等,才能確保買到一台CP值最高的車。買基金也是一樣,不能只聽銷售人員講得天花亂墜,一定要自己做功課,了解基金的績效表現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認識基金績效評估的四大天王!
接下來,我們要介紹幾個基金績效評估的重要指標,這些就像是幫你檢測基金體質的工具,讓你更了解基金的優缺點。
- 報酬率:最直接的賺錢能力指標
報酬率,顧名思義,就是基金在一段時間內幫你賺了多少錢。這是最基本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指標。
用法和解釋:
- 絕對報酬率: 直接呈現基金在特定時間區間內的總報酬。例如,某基金一年的絕對報酬率是 10%,代表你投資 100 元,一年後就可以賺到 10 元。
- 年化報酬率: 將不同時間長度的報酬率轉換成一年的報酬率,方便比較。例如,某基金半年的報酬率是 5%,年化報酬率就是 10%。
- 風險調整後報酬率: 考慮到基金的風險,計算出來的報酬率。這是比較不同風險程度基金時的重要指標,後面會介紹幾個常用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指標。
我的心得:
報酬率當然很重要,但不要只看短期報酬率,因為短期的表現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。最好是看長期(例如三年、五年)的報酬率,才能更客觀地評估基金的賺錢能力。另外,也要注意基金的報酬率是不是靠承擔過高的風險換來的,這點後面會再詳細說明。
- 標準差:衡量基金的波動程度
標準差是用來衡量基金報酬率的波動程度的指標。標準差越大,代表基金的波動越大,風險也越高。
用法和解釋:
標準差代表基金報酬率在平均值附近的離散程度。如果標準差很高,表示基金的報酬率變動很大,可能會有很高的獲利,但也可能會有很大的虧損。反之,如果標準差很低,表示基金的報酬率相對穩定,但獲利的空間也可能比較小。
我的心得:
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投資人,所以會盡量選擇標準差比較低的基金。當然,這也要看個人的風險承受度。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追求高報酬的人,或許可以考慮標準差比較高的基金,但也要做好心理準備,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波動。
- Sharpe Ratio:風險報酬比,CP值大PK
Sharpe Ratio(夏普值)是用來衡量基金在承擔每單位風險下,可以獲得多少超額報酬的指標。簡單來說,就是評估基金的CP值。
用法和解釋:
Sharpe Ratio 的計算公式是:
(基金報酬率 - 無風險利率) / 標準差
無風險利率通常使用國庫券的利率。Sharpe Ratio 越高,代表基金在承擔相同風險下,可以獲得更高的超額報酬,也就是CP值越高。
我的心得:
Sharpe Ratio 是我最常用的基金績效指標之一。它能幫助我比較不同風險程度的基金,找出CP值最高的選擇。一般来说,Sharpe Ratio > 1 就算是表現不錯的基金,如果 Sharpe Ratio > 2 甚至是 > 3,那就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的基金了。
舉例說明:
假設有兩檔基金:
- A 基金:報酬率 12%,標準差 8%,無風險利率 2%
- B 基金:報酬率 15%,標準差 12%,無風險利率 2%
A 基金的 Sharpe Ratio = (12% - 2%) / 8% = 1.25
B 基金的 Sharpe Ratio = (15% - 2%) / 12% = 1.08
雖然 B 基金的報酬率比較高,但 Sharpe Ratio 卻比 A 基金低,代表 A 基金在承擔相同風險下,可以獲得更高的超額報酬。
- Alpha、Beta:了解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
Alpha 和 Beta 是用來衡量基金經理人選股能力的指標。
用法和解釋:
- Alpha (α): 代表基金的超額報酬,也就是基金經理人靠選股能力幫你多賺的錢。Alpha 越高,代表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越強。
- Beta (β): 代表基金的系統性風險,也就是基金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的程度。Beta = 1 代表基金的波動和市場一樣,Beta > 1 代表基金的波動比市場大,Beta < 1 代表基金的波動比市場小。
我的心得:
Alpha 和 Beta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基金經理人的選股風格。如果 Alpha 很高,Beta 很低,代表基金經理人很會選股,而且選的股票波動性比較小,這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。
舉例說明:
假設有一檔股票型基金:
- Alpha = 3%
- Beta = 1.2
這代表這檔基金的經理人靠選股能力幫你多賺了 3%,但同時,這檔基金的波動性也比市場大 20%。
挑選基金的小提醒
了解了這些基金績效指標之後,接下來就是要如何運用它們來挑選基金啦!以下是我個人的幾個小提醒:
- 設定投資目標: 在開始挑選基金之前,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。是為了退休金、子女教育基金,還是只是想賺點零用錢?不同的投資目標,適合的基金類型也會不一樣。
- 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: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都不一樣。有些人可以承受比較大的波動,有些人則比較保守。在挑選基金之前,一定要誠實面對自己,了解自己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。
- 比較不同基金的績效: 不要只看一檔基金的績效,要多比較幾檔同類型基金的績效。可以利用前面介紹的指標,比較不同基金的報酬率、標準差、Sharpe Ratio、Alpha、Beta 等等。
- 注意基金的費用: 基金的費用會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。要注意基金的管理費、保管費、交易費用等等。費用越低,你的投資報酬率才會越高。
-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: 投資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。要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,看看是否需要調整。如果發現某檔基金的績效持續落後,就要考慮換掉它。
投資路上,你不是一個人!
投資是一條漫長的路,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挑戰。但是只要堅持下去,不斷學習,一定可以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了解基金績效指標,在投資路上少走一些冤枉路。記住,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最高的報酬率,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,並且長期堅持下去。
祝大家投資順利,財源廣進!